從檢測報告上來看。
送檢樣品的形態應該還是一根管兒。
這就很不基礎了。
西研院高分子實驗室是頂級的實驗室。
一般隻會做基礎材料的檢測。
接收的樣品大多數都是原始絲束,或者由絲束編織成的碳布。
因為這兩種形態,是碳纖維的原始狀態。
任何一個科研機構在碳纖維領域有進展,也都是從這兩種形態開始的。
彆說是成品的管狀物體了。
像這種高拉伸模量的產品,大部分機構連一塊碳板都做不出來。
吳鵬飛越想越不對勁:“是不是可以理解為,被檢測的物品技術十分成熟,已經交付下遊了?”
鄭宇智輕輕點頭。
與會的所有人心裡都咯噔一聲。
首先。
國內是沒有這個技術的。
其次。
送檢產品是來自下遊的產品。
說明這種高等級的碳布,已經越過了實驗室階段,直接進入了應用領域。
也就說!
國外的碳纖維技術有了突飛猛進的進展。
作為國內碳纖維領域的科研工作者。
推算出這個結論的專家們已經酸的麵目全非了。
同樣都是研究碳纖,國外在大踏步的前進。
大家幾乎可以斷定。
送檢的產品至少是T1000起步的高端貨。
而我們還在T800上猶豫不前。
副組長吳迪徹底笑不出來了。
他把材料往桌麵一扔,有些垂頭喪氣。
“彆人在坐電梯上山,我們還在後退。”
“現在他們搞出這麼大的進展。”
“材料學可是各學科的基礎啊!”
“可想而知。”
“接下來他們航空航天、船舶重工領域都會捷報頻傳。”
在座的專家紛紛低下了頭顱。
他們何嘗不知道吳組長說的是事實?
隻是他們很難麵對。
材料學作為各類工科領域的基礎,就像蓋房子的地基一樣。
這種超輕超硬的材料突破,一定會大量催生其他領域的科技成果。
飛機、火箭、宇宙飛船……
材料進步一小步,其他領域就會百花齊放。
“各位!”
就在大家心情跌到穀底的時候。
鄭宇智的語氣突然亢奮了起來。
“我能保證一點。”
“你們看到的送檢材料,百分之百是國產的。”
“接下來,我們隻討論材料本身的性能。”
“請大家不要有任何情緒。”
???
!!!
???
一瞬間。
會議室裡的所有人都懷疑自己聽不懂中國話了。
百分之百?
國產!
怎麼可能!?
“我怎麼不知道這個事兒?”
作為團隊中材料學出身的科學家。
吳迪根本不帶信的。
他是西研院的一把手。
西研院又是國內複合材料的執牛耳者。
我手裡那麼多的纖維工程材料實驗室是假的?
乾了一輩子的符合材料,我還被蒙在鼓裡?
是,咱就說有可能兄弟單位有突破。
但這麼大的消息,外界不可能一點風聲都沒有吧。
“鄭組長,這麼大的事情,你可不能開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