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業的時候,杜家人沒露麵,是杜葉全權包辦的。
辦的也很是熱鬨,這附近的百姓,不止是小商小販,就連住在很遠地方的百姓都來了。
一聽說這惠民鋪賣的貨品居然是“肥皂”,很多人都很是好奇,一定要來看看。
那香皂他們雖然沒用過,但是也聽說過,整個京城,上至達官顯貴下至普通百姓,誰能擁有香皂都覺得頗為自豪。
當然,他們各有各的自豪。那些達官顯貴現在追捧的已經是最高級彆的“調香皂”和“四合香皂”。普通的香皂,他們家裡早就買了許多了。
而對於小富之家,買一塊香皂,就夠在左鄰右舍跟前吹好久了,畢竟一般人家不一定舍得買。
最後,對於小商小販和平民百姓,那十兩銀子一塊的香皂,的確不是他們能消費的起的。
可是這“惠民鋪”,據說裡麵賣的“肥皂”和那“香皂”很像,當然和人家不是一個級彆的,差了許多,可是價錢也便宜的徹底啊!
惠民鋪的夥計,前幾天在門口宣傳,說是一塊肥皂隻要一百文!
這一般的人家都買的起啊!
所以,正式開業這一天,可是吸引了好多百姓過來圍觀。
杜葉雖然在杜氏酒樓,被熟客們所熟記。但是在長興街上的杜氏酒樓,那裡的食客,和長青街附近的百姓都很少有交集。所以來參觀惠民鋪的人,幾乎都沒有認識杜葉的。
而會去開在朱雀大街上的玉緣閣的客人,也不會來長青街上消費。
所以,惠民鋪的身後倒是沒有多少玉緣閣的影子。
這些小商小販還有普通百姓一窩蜂地湧到惠民鋪的門口,從看到杜葉讓人演示的肥皂用法,這些百姓就再也忍不住了!
他們親眼看見,那個小廝打扮的人,一雙油汙的雙手,用肥皂輕擦了幾下,之後再放入清水中揉搓,一雙手再拿出來的時候,居然肉眼可見的潔淨。
觀看這一幕的老百姓一下子都激動了起來,要說平時洗衣浣物最不好處理的是什麼,當然就是油汙了。衣服上的油汙特彆難洗掉,洗不掉下次再穿,再弄上臟汙,衣物上的那一塊就更難清洗,總之就是非常埋汰。
可能其他地方的百姓不是很在意,可是京中的百姓都是很講究門麵的,為此還發展出了“浣衣”這一行當。就是花錢,彆人給洗衣服。用皂角,再經曆多遍的捶打,雖然費時,但是會洗的比較乾淨。
可是,要是家家戶戶都有了這肥皂呢,該有多麼的方便啊!
火熱之情在老百姓的心中成燎原之勢,他們再也按耐不住,一股腦衝進惠民鋪,就開始搶著買肥皂。
杜葉也早有準備,選的夥計有十幾個,光賬房先生就有三個,倒是一時之間,也忙的過來。
賣肥皂,杜幼菱就沒實行“限購”。本來香皂實現“限購”,也隻是為了提升“逼格”,走的是高端路線。
肥皂本就是為了方便百姓們的,是日常用品,杜幼菱自然不會再去實施限購。
誰想買多少就買多少,一次買多少塊都可以。
所以等到傍晚,杜葉坐著馬車來到杜家,杜幼菱聽到他的彙報還是小小地驚喜一下。
原來是老百姓們太熱情了,惠民鋪一天居然賣出了一千五百三十八塊,比玉緣閣開業時多賣出去了五百多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