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杜幼菱就開始計劃,修建從京都的路,到北疆的路。
不是路過一個府城,每條路都修,而是隻修一條路,從京都直通北疆,先供之後的軍隊行軍。
但是這條路十分長,其中跨越好幾個府城,不是杜幼菱從全程跟下去的。
所以杜幼菱隻負責前期的策劃,這條路一路修下去,對朝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慕容玄在朝廷上提了一次,景元帝直接任命杜鴻羽全權負責這件事。
“臣,遵旨。”
杜鴻羽被派著修這樣一條具有非凡意義的路,自然要全程跟著,意味著他從京城可能要一直到北疆去。
隨著修路的隊伍前進。
好在,如今前期籌備,所以杜鴻羽還是在家的。
因為朝廷本身就修有官道,所以杜鴻羽奉命修這條連接京城到北疆的路,倒也不用從頭開始,除草夯實、鑿山開路等,隻需要直接把混合好的水泥,也就是混凝土往官道上一鋪就行,省事又省力,修建的還快。
後邊修路的過程,因為修這條路對大曆朝的意義十分重大,一路上倒是有許多民夫,自發自願地願意來做工。又大大加快了修路的速度。
當然,朝廷給民夫發的工錢也是一分不少的。
等修好這條路,天下人也會看到水泥的價值,到時候杜幼菱都不用去宣傳,自然就會有人爭相來購買。
況且有了水泥路,南來北往的商人們也就不用顧忌惡劣天氣,無論是刮風下雨,還是鵝毛大雪,都一樣可以行商。絲毫不會有泥濘,馬車騾車,隨便走。
杜鴻羽在戶部這麼久,自然知道怎麼為國庫省錢,給國庫創收。
修這條路即使水泥的成本低,但是因為這條貫穿京都北疆的路,十分漫長,也注定成本不會低。
所以杜鴻羽在臨走之前,給景元帝上書,可以在他們修好的水泥路,通車之後,在官道上設立驛站,除了軍隊和官府報信之人,其他商人運貨則要收取相應的費用。
百姓們走水泥路,自然更便宜,根據路段的長短,相應的收取就可以。
這樣一來,這條水泥路,不但會大大加快了行軍速度,還會源源不斷地給國庫創收。
景元帝聞言,讚歎道:“杜愛卿這法子極好,也全權交給你辦,另外朕再在從戶部和工部給你派幾個主事過去。”
杜鴻羽:“臣遵旨,必不辱使命。”
杜鴻羽帶著景元帝的命令,一路修路從京城向北,綿延至北疆。
杜鴻羽負責外麵的修路,京城人自是也有外出的,在城門口看到了水泥地,特彆是水泥地剛在城門口修好,就下了雨。
雨過天晴,京城中的大戶人家都出去郊外踏青遊玩,或是是去郊外莊子遊園,總之,隻要出城的人,在城門口都見識到水泥路的神奇之處。
杜幼菱早就算好京中眾人在見到水泥地後的激動,於是在朱雀大街設立了一個辦事處。
自是誰家想要修自家門前的道路,是可以拿銀子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