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娘一聽這話,先是笑,“怎麼一把年紀了,想起給自己起個文雅的名字了?”
說著李月娘又心疼起丈夫了,那一對親生父母像是沒有一樣,從相公年幼時就對他不好,後來還將他推到刀劍無眼的戰場上。
後來他們結了親之後,那一對公公婆婆是什麼樣子,李月娘也是心知肚明的。
再說這名字,雖說自家相公和他大哥都是杜老大、杜老二這樣叫著。
可是她卻是知道,這杜老大其實是有大名的,還是偶爾聽村裡的長輩說的。
說是大伯哥那名字,可是特意去鎮上找了書院裡的先生,給了十文錢,特意取的,寓意可好了。
隻是平日裡,在村裡,大家也都杜老大那般混叫著,其實人家是有正經大名的。
可憐他相公,是真的什麼也沒有!
父母好像就給了他一條命,就連名也都是混叫的,除此之外再沒有彆的了。
當時那一對公公婆婆將家裡那麼掙錢的產業,賣大醬的生意全權交給了大伯哥,不讓自家相公碰一點兒,更是連做醬的手藝也都沒教。
哪怕是給一個做醬的棚子,讓相公自己做醬自己賣,相公手底下也能存著兩個錢。
當年朝廷征兵的時候,就算是兩個老人不願意出錢,自家相公憑著自己的一身手藝,肯吃苦,也能剩些銀子給自己交了代兵役的兵錢,也不用上戰場,風裡雨裡刀子雨一般地拚。
雖說相公上戰場機緣巧合救了小將軍,回來拿了一筆豐厚的安家費,500兩。
可是李月娘現在想想,也心疼著自家相公。
那刀劍無眼的戰場上,有多少人去了就再沒回來,也是他家相公命大,僥幸回來了,隻是想不到這世間還有這般偏心的父母!
李月娘當年嫁進杜家之後,看著那一對公公婆婆惡毒的嘴臉,以及對自家相公做的事情,也和杜老二說過:
“會不會相公,你不是公公婆婆親生的。”
還記得杜老二當時歎著氣說:“等我懂事了之後,看著大哥被爹娘疼愛偏寵,又看看自己在家過的日子,也想過自己不是爹娘親生的,也怨過。
也問過村裡人,說我就是娘生下來的。再說了,他們就用一副憐憫可憐的神情看著我。我就問不下去了。
而且我們柳樹村,一向土地肥沃,附近人家就沒有聽說過誰家會丟棄男孩的!”
李月娘夫妻倆曾經那般說了好多,最後也都放下了那個想法。
是呀,在鄉下男丁是最重要的,沒有誰家會把男丁丟了的。
男丁就意味著勞動力,隻要長個五六歲就能給家裡乾活了。何況男丁還是傳宗接代的,沒有哪家父母會扔了一個十分健康的男孩的。
再說了,當時的柳樹村沒有災難,家家戶戶都是能吃飽穿暖的,不至於丟了孩子。
所以夫妻倆琢磨來琢磨去也就認了,這就是一對偏心的父母能怎麼辦呢?
這心口長在身體裡都不是長在正中間,總是偏在一旁的。這偏心自古以來就有,杜老二也早早的認命,覺得是他自己不得父母親喜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