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精彩無彈窗免費閱讀!
九河下梢,天子渡口。
天啟五年八月初二,天津。
此次入京,黃石除了帶上一小隊內衛當作親兵外,還帶上了金求德。金求德堅決反對黃石入京未果,就堅持要陪同黃石一起前來。黃石雖然不認為朝廷現在會搞什麼鳥儘弓藏,但也不忍心冷了金求德的這滿腔忠誠,於是就真的把他一起帶來了。洪安通則留在了長生島,畢竟他的內衛工作還是很繁重的。
此時的天津城和遼東的金州堡一樣,也是一個徹底軍事化的衛所城堡。經過大明兩百餘年的建設,這座城堡遠比遼東的城堡更為堅固,四麵的城牆都修築了錯落有致的馬麵堡,拱衛城門的也是恢宏的半圓堡。
可是在黃石和金求德這兩個軍人的眼裡,這座城市的建築設計雖然講究,卻顯得有些華而不實。比如天津衛的城門半圓堡門是開在正麵的,這樣雖然顯得更體麵,也更方便來往的行人、客商進出,但從軍事角度講,這也削弱了城池的防禦力。比如遼東的軍事條例中就規定,所有的甕城和半圓堡門都要側開在城牆的水平線上——這樣敵軍攻城的時候就必須緊貼著城牆才能進攻城門,而且即使攻破外堡門,敵方必須將攻城武器費力掉頭九十度才能攻擊內堡門。
護城河上正衝著城門的地方,修築了一條寬闊的石板橋梁,城門的吊橋已經成了一個擺設。無論是繩索還是木板都早已腐朽不堪用了。黃石一行走過大橋時,橋上地客商、旅人熙熙攘攘,沒有誰關注他們這群遠來的外方人。
跟著向導走入天津衛的城門,黃石看到護城的衛兵躲在兩側的陰涼地裡聊天,任憑行人川流不息進進出出,並沒有一個人受到檢查。人們的臉上也多掛著笑容,經過崗哨前的時候仍大聲議論交談。其間還夾雜著兒童地嘈雜和婦女的嬉笑,和遼東各堡門前地肅穆、寂靜恰成鮮明對比。歡快場麵取代了遼東那裡如臨大敵的氣氛。
走入城內後,黃石看著周圍繁榮熱鬨的街道長歎一聲:“這就是和平的景象啊,我已經有快十年沒有見到了。”
來的路上一直繃著臉的金求德此時也似有所感,他也和黃石一樣始終沒有去過山東,這些年來一直在長生島努力工作。金求德左顧右盼了一會兒,也動容道:“屬下十六歲發配遼東,到現在也有快十年了。真不知蘇州那裡現在會是什麼樣子了。”
進城後,首先一件事是到天津縣衙去換路引。在大明朝,根據太祖朱元璋的定製,有功名在身地人才可以不需要路引,讀書人隻要能通過院試考上一個秀才,那就可以配劍遊學天下,不再受到關卡的阻礙。但隻要沒有功名在身,哪怕是黃石這樣的世襲二品武官。每到一省一府都必須更換當地路引,並呈報自己的隨身衛隊和攜帶的全部武器。
明太祖朱洪武雖然出身貧苦,但卻認為士人——也就是讀書人、知識分子是國家的精華,所以朱洪武采取了種種手段來勉勵士人,提高士人的地位,比如他鼓勵儒生見皇帝時不行跪拜之禮。並鼓勵儒生直言天子之過。
經過二百多年的磨礪,明朝地士人已經以敢言皇帝的過失為榮。到了萬曆朝的時候,文人隻數落皇帝一個人已經不過癮了,經常連皇帝的老婆、兒子甚至老娘一起數落,而且已經發展到出言不遜、口無遮攔的地步,甚至常常不懷好意地去揣測並公開討論皇帝的私生活。
比如說海禁就是文臣攻擊地目標之一。
長生島的官兵在換過路引後,就走上街道閒逛。此時的天津城已經不僅僅是一個軍事堡壘了,城市內住有大批的商人,也有很多手工業者定居,就是城外也出現了不少交易市場。這一切的變化都是因為萬曆朝徹底放開海禁帶來的效果。
其實早在嘉靖年間。大明天子就開始變相開放海禁了。少年時代的嘉靖皇帝曾經與文臣苦鬥不休,但後來在二十年裡。他不曾修改過內閣票擬一個字。到了嘉靖後期,曾經年少輕狂的天子已經垂垂老矣,嘉靖皇帝簡單地增加了些船引的數量後,就把進一步開放海禁這個重任留給了他的兒子——隆慶皇帝。
黃石一直認為隆慶皇帝這人說好聽了是“老好人”,說難聽了就是窩囊。他登基時,內閣地那群老頭子都是和嘉靖摸爬滾打過大半輩子地人精,隨便哪一個都能把隆慶修理得一點兒脾氣也沒有。每次禦前會議的時候,基本就是那群閣臣自己商量事情,剛登基地隆慶每次想發表點意見,就被內閣老實不客氣地頂回來——陛下,現在皇室人口不旺,您有功夫還是回後宮生倆孩子,彆沒事兒就和我們起膩。
隆慶皇帝在後來的日子裡,每天上朝後就在聽臣子們討論,等他們討論好了就把計劃遞到皇帝鼻子底下,天子說一聲“可”後,臣子們就山呼萬歲,然後一哄而散地下班回家去也。史載隆慶皇帝曾經幾年天天隻有機會說“可”字。因為嘉靖去世前開放了幾個港口搞進出口貿易,所以隆慶的膽量也就是能乾到這一步了。
隆慶死後,臨到下一位皇帝萬曆就不想上朝了,結果臣子們就給皇帝取了個外號叫“小蜜蜂”,“小”的意思就是天子的身板比較單薄,“蜜蜂”就是指天子隻喜歡在後宮的花叢裡飛舞。
萬曆時代,大明公司的兩任總經理一個比一個厲害,高拱高總經理見慣了前任窩囊廢董事長隆慶,何況票擬出於內閣他覺得也沒啥好怕的。結果高總就衝著傳旨地太監大叫:“你真的想讓我相信一個十歲孩子的話叫‘聖旨’麼?”……不料現任萬曆董事長的兩媽(生母和嫡母)是兩個很厲害的年輕女人——起碼比她們過世的老公厲害,這兩個女人暗地裡收買了副總經理張居正,聯合起來把高總轟回家養老去了。
萬曆親政後,小冰河時期也就到來了,為了增加收入萬曆下令徹底廢除海禁船引,改為每條船收一定的海稅,比如四十兩……
長生島一行人走在從天津去北京地路上。黃石看到,除了大明自己的商人以外。還有很多胡商,他們押送著各種貨物往來於京津之間,其中還包括成隊地黑奴。萬曆放開海禁後,很多明朝官員——尤其是京官,都覺得買幾個黑人看家護院很神氣,所以對西洋商人來說,黑奴和鐘表都是很受歡迎的商品。
因為開放海禁。萬曆被文臣攻擊得個體無完膚,但這個天子有自己的一定之規,他一看內閣通不過,就派太監去收稅。那些收海稅的太監彙報說大明海商的船越造越大,以前需要兩船裝的貨物,現在一船就能運走了。小氣的萬曆天子就認為自己吃虧了,結果就提升每船地稅銀……商人就造更大的船……萬曆就收更高的稅……到了黃石這個時代,大明的每艘海船的關稅已經漲到八十兩。
黃石記得。西班牙人在萬曆年前後曾經對中國有著完全不同的評價,開始的時候說中國海貿能力低下,她的水手少到不足以保衛自己。但在萬曆開海地十年後,西班牙馬尼拉總督就寫信給西班牙國王,聲稱中國的海船變得又大又多:“如果中國皇帝願意,他的船多得可以架起一條從泉州到馬六甲的舟橋。”
進入北京城。黃石不時總能看見各種各樣的書局、書店,這些書店中除了販賣讀書人需要的各種儒家經典以外,還有無數種地、佛經、道教經書,以及翻譯成中文的泰西著作和各種宣傳小冊子。
大明每年農稅二百萬兩白銀,因為小冰河時期的影響,萬曆天子每年都要免除大量的農稅並賑災,他先是下令賑災款從內庫出,然後就是戰爭特彆費從內庫出,接著是修河治水錢也要內庫出,還有軍屯歉收也要內庫補助等。
為了應付各種開支。萬曆就挖空心思地掙錢。他除去收了近三百萬兩海稅銀和上千萬兩的工商鹽茶銀以外。還下令開放書局給內庫掙銀子,隻要能賣出去的書一律刊印。或者隻要肯交錢就給你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