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精彩無彈窗免費閱讀!
“退兵吧。”
黃石說完這句話以後,幾位關寧軍將領都用不可思議的表情望著他,全以為自己聽錯了。雙方看起來都是千餘騎兵,敵我兵力相若,而黃石又是著名的“萬人敵”,幾年來總是以少勝多。這些關寧軍將領正殺得高興,還以為黃石會鼓餘勇前進、摧破後金後衛的,所以就紛紛請戰想跟著分杯羹。
“我說,退兵吧。”黃石語氣淡淡地又說了一遍,同時傳令召回探馬。
對方人數雖然不多,但黃石知道既然有兩位旗主在,那他們身邊隨行的肯定都是後金精銳。對方緩速移動,說明後麵可能還有後援。此地距離寧遠已經快有二十裡地了,這次救援行動自己可以說得上已經是仁至義儘了。
黃石用幾句簡短的話概括了一下眼前的情況,關寧軍隻要腦子冷靜下來也能看出雙方兵力的懸殊。黃石直截了當地告訴幾位關寧軍將領:“兵法有雲:先求不可勝在己,再求可勝在敵。諸君忠勇可嘉,本將一定會奏明天子。但眼下敵勢洶洶,諸君來日方長,又何必逞一時之意氣呢?本將決意退兵,望諸君勉為其難。”
聽黃石說都沒有把握,幾位關寧軍將領馬上也就泄氣了。再說黃石已經答應要把他們的功勞報告上去,幾位將軍也就彆無所求了。不過禮尚往來,幾位關寧軍將領也都深通世故,這個時候自然是花花轎子人抬人。他們立刻紛紛附議黃石的決定,異口同聲地表示他們也同意退兵,黃石的這個決定真是太英明神武了。
敵前退兵是比追擊更複雜的戰術動作,現在雖然敵軍離得尚遠。還沒有正式遭遇,不能算是敵前,可是黃石覺得跟關寧鐵騎打交道還是不能掉以輕心。這次救援行動,到目前為止都非常不錯,行百裡者半九十啊。
今天來的時候黃石沒有想得太多。但現在他地心情漸漸冷靜下來。黃石擔心讓關寧軍這些菜鳥押後,他們心裡一發慌又撒腿亂跑,那這千餘騎兵就又成趕羊了。黃石可不想回覺華的時候受關官寧軍的拖累,落個一路潰退,把自己冒著生命危險贏得的勝利白白丟掉。
後金軍尚在數裡之外,他們偵查並判斷敵情也需要一些時間,黃石和自己的內衛每人一匹馬,離寧遠也沒有太遠地路,總不至於回不去吧。
想明白這個道理後,黃石不動聲色地跟幾位將軍說道:“你們先退。本將親自押後。”
分配完任務以後,黃石就讓關寧軍立刻開始退兵,他對幾位將領推心置腹道:“以本將思之,對麵的建奴披甲當有三千數左右,其中騎兵大約有一半,但建奴此刻已是膽寒。所以我軍隻要整軍而退。他們必驚疑不定而不敢急追。”
說完後黃石停了停,讓他們能理解自己的意思,跟著又笑道:“諸君隻要緩緩而行,建奴就不敢進攻,本將的性命就托付給諸君了。”
幾位關寧將領同聲叫道不敢,然後就分頭領兵退去。形勢當然不會真的像黃石說得這樣嚴重,從這裡到覺華不過是幾十裡路,實在不行黃石憑借馬力也可脫險。不過黃石一向認為,成就感對提高工作積極性很重要。榮譽感在軍隊中更是不可或缺,所以哪怕是退兵行動,費些唇舌去鼓舞軍心也是值得的。
關寧軍果然隊列整齊地緩緩退去。一直呆在黃石身邊的章明河環顧左右都是自己人,就忍不住憤憤不平地說道:“大人,我們東江軍殺敵在前。撤退在後,什麼苦活、累活都是我們的。卻讓他們這些廢物白白分功。”
黃石正要解釋,卻看見洪安通臉上有不以為然之色,就示意洪安通也說說看法。洪安通當即就侃侃而談:“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若無這一千關寧軍,單憑我們長生島一百內衛和章大人的二十騎兵,力量就小多了,就算我東江軍人人奮勇,這一路殺來,必然也要折損不少人手。”
見黃石微笑著連連點頭,受到鼓勵的洪安通說得也愈發流利起來:“大人常說:‘幫助彆人就是幫助自己’,還經常教育屬下:‘先把熊打死,再考慮分肉’。屬下以為,要是今天我們讓關寧軍打頭陣,或是留下他們斷後,最後打了個敗仗,死傷無數弟兄不說,更會前功儘棄,那才真是吃了大虧呢。”
黃石說道:“洪兄弟知我肺腑也。”
洪安通在馬上欠身,語氣裡含著掩飾不住地自得:“大人謬讚了,全是大人往日教誨。”
見黃石又望向自己,恍然大悟的章明河也笑道:“大人深謀遠慮,人所不及。”
黃石重重地點了點頭:“此戰章兄弟立功甚偉,敘功當以為第一。”
南關之戰後黃石雖然一直給章明河撐腰,但自從複州戰後章明河輸誠投款後,黃石就什麼功勞也沒有落下他過。剛才黃石毫不避諱地讓洪安通說那番話,顯然已經是拿章明河當作嫡係將領看待,這點章明河心裡自然也是有數,他謙讓了兩句以後也就不再多說了,心頭不禁又是一陣竊喜,深為自己當初選擇投靠東江軍感到慶幸。
“回到長生島後,本將會設法為選鋒營再補充三百火銃,”黃石笑吟吟的又補充了一句:“不過事可一、不可再,以後章兄弟務必要小心,千萬不可再有類似事情發生。”
“卑職明白,請大人放心。”
這時關寧軍已經離開了兩裡地,長生島的內衛偵騎也已經大部回攏,一個探馬送上最新的報告:“啟稟大人,建奴千餘騎兵仍然緩緩前行,離此地還有七裡多不到八裡的樣子,建奴還派出了二十偵騎來攔阻我軍探馬。因此不知道建奴有無後援。”
“嗯,我們再等一會兒。”黃石看了看開始西沉地太陽,他打算等後金主力靠近到五裡內再開始撤退,他這百名騎兵留在這裡,就能起到阻礙後
金軍偵查工作地作用。如果自己的部隊被幾十名後金探馬就逐退了,那他的虛實也就一下子暴露了。
今天的軍事行動可以稱得上是完美,除了一件小事,那就是沒有找到趙引弓的妹妹、妹夫,
從覺華出發前趙引弓曾懇求過黃石,希望他能略微照看自己地妹妹和妹夫。但黃石告訴他戰場上瞬息萬變,而且夫妻二人是一個書生和一個弱女子,遇到如狼似虎的敵軍恐怕是凶多吉少。黃石給趙引弓打過了預防針,讓他最好提前做好心理準備。
趙引弓也表示了理解,更明確表示他認同黃石應以大局為重。不必為他妹妹、妹夫自處險地。雖然趙通判這麼說,可黃石還是希望能碰巧遇到他的親人,無論如何這總是救下兩條命,但眼下看來這個希望已經非常渺茫了。
……
數裡之外,
莽古爾泰緊握著他心愛的大鐵盾,神情肅穆地策馬緩行在本部之前。剛才皇太極勸他不要走第一個。但莽古爾泰擔心士氣太過低迷。所以堅持要打頭陣來鼓舞軍心。皇太極和莽古爾泰已經命令無甲兵和包衣火速撤退,同時皇太極還讓派人傳令給他地正白旗,讓他們立刻來這裡增援。
剛才皇太極幫莽古爾泰做了一番推算,結論還是黃石本身沒有這麼多騎兵,長生島的後援按說也不會到得這麼快。他們最後的結論是:黃石的兵力除了嫡係救火營和半個神秘的新嫡係營外,還可能把寧遠地七個營和覺華地四個營拉出來追擊。早上那兩個營地關寧軍應該是貪功冒進,但這次應該是黃石率領的主力。
如果真是全力出擊的話,十個左右的關寧軍野戰營和兩個東江軍的野戰營,戰兵在兩萬五千人左右。這麼龐大地兵力大約是後金披甲兵地兩倍,肯定不是後金後衛的三旗能抵抗的,但既然明軍能追得這麼快,那他們顯然沒有帶多少輔兵。
莽古爾泰判斷明軍這次是輕兵追擊,除了戰兵的盔甲以外什麼輜重都沒有帶。所以才能急行軍追上後金的後衛,因此總兵力應該在三萬人到三萬五千之間。後金雖然披甲兵較少隻有一萬兩千人,但莽古爾泰和皇太極都不太看好關寧軍的戰鬥力,所以他們不認為明軍有什麼兵力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