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精彩無彈窗免費閱讀!
趙引弓確認袁崇煥已經是按察使後,黃石知道自己的全盤計劃都落空了,無論是對後金還是對文官集團,這次覺華戰役都並未能幫助黃石取得決定性戰果。
在北京臨危請命時,黃石給自己定的目標是重創後金大軍。他原來估計以努爾哈赤的驕狂,後金軍很可能會像曆史上那樣分兵抄掠寧遠近郊。而黃石本計劃像曆史上的袁崇煥一樣把軍隊集結在寧遠堡中,等後金軍分兵的時候以三營東江軍為先導、十一營關寧軍為後勁,爭取打出連續的擊潰戰。
寧遠離遼陽千裡,冬天又是天寒地凍,假如後金軍真的在寧遠被擊潰,那建州軍能活著回去的恐怕十不存一,這樣的大勝利足以宣告遼東戰爭的結束。
但是回到長生島的時候,黃石遇到了第一個挫折,那就是吳穆已經把一半兵力調走了。
不過三千長生島子弟加上寧遠、覺華的十一營關寧軍,遼鎮和東江鎮的聯軍還是有近三萬戰兵,黃石一直認為關寧軍除了勇氣外什麼都不缺,戰鬥經驗也可以靠裝備來彌補。對麵的後金軍不過是一萬多披甲和幾千蒙古仆從部隊,明軍有兵力和主場作戰的優勢,此外驕狂不可一世的努爾哈赤還很有可能會分兵。
因此從長生島啟程時,黃石仍然是信心十足,滿心想著要好好把握機會,把後金大軍毀滅在遼西的冰天雪地裡。可是這個美夢在覺華被無情地打破了,當時寧遠堡已經開始戒嚴。而沒有寧遠地七營野戰軍,黃石的兵力就過於薄弱。
此時黃石隻能寄希望於努爾哈赤自己發瘋送死,因為黃石已經沒有主動出擊的實力,也不太可能擊潰後金主力了。但覺華一戰努爾哈赤不肯配合地發一把瘋,而是扔下了蒙古仆從部隊自己退去了。麵對實力未受大損的後金軍,黃石也隻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離開。
既然如此黃石隻能退而求其次,那就是阻止袁崇煥的升遷。現在身為武將的黃石極其不願意袁崇煥有機會巡撫遼東。因為黃石認定袁崇煥骨子裡是看不起武人的,而且袁崇煥比較野蠻。朝廷法度對他來說……就是廢紙一張,就是拿來撕毀著玩地。
唐以後,皇帝要殺二品官員的話,一般都要下詔獄窮治其罪。有明以來更是如此,朱元璋作為開國帝王也要講求形式主義,殺藍玉地時候都要羅織罪名,把全套的程序老老實實地走一遍。以黃石現在的官階。就是天子都已經無權把他推出午門斬首。不過黃石清楚袁崇煥不能以常理度之,這位老兄殺武將的時候簡單粗暴,比朱洪武的膽子還大。
中國上下幾千年,包括漢、唐、兩宋和大明的曆代皇帝在內,袁崇煥是唯一一個敢不經任何程序就直接把正一品武將推出去斬首的人。黃石不得不承認,這種超過曆朝皇帝地魄力,還有這種天地之間唯我獨尊的王霸之氣給了他巨大的威懾感。
於私,黃石知道隻要自己一天還是武夫。那就是有更大的官階在袁崇煥麵前也沒有用。雖說明末文視武如奴婢,但像袁崇煥這樣“殺武夫如屠一狗”實在也是太誇張了,所以為了自己的腦袋著想,黃石希望袁崇煥永遠不要有機會上台。
於公,通過覺華防禦戰及隨後的追擊戰,黃石已在關寧軍中建立起了一定威望。現在高第威信掃地。遼西將門聲名狼藉,隻要遼西沒有一個強勢的人物,那自己提督遼西也就不會有太大的阻力。如今黃石已經有了三營嫡係和不少旁係,再加上遼西地人力、物力,黃石認為平定後金也不是很遙遠的事情了。
可惜,黃石滿腹的如意算盤被趙引弓一句話輕易地打破了,曆史仍然行進在原來的軌跡上。現任的兵部右侍郎閻鳴泰是堅定的布防關外派,早在王在晉倒台之前,閻鳴泰就主張在覺華修築城池。閻鳴泰認為覺華孤懸關外,平時後金根本無力拔除。而冬季集中兵力防守覺華也較容易。隻要覺華一天在明軍手裡。後金軍就無法緊逼山海關。
曆史上,麵對高第地撤退提案時。閻鳴泰力主堅守寧遠堡,而朝廷最終也采納了閻鳴泰的方略,並根據閻鳴泰的提議提升袁崇煥為按察使,以便統一指揮寧遠三協十五營。現在袁崇煥離巡撫也就是一步之遙了。
事先黃石就知道堅守關外派會勝利,而堅守關外必然需要一個統一指揮的官員,所以他費儘心機橫插了一杠子,還冒著內閣震怒的危險強行要來了節製文臣的權利,就是指望朝廷不會再提拔袁崇煥為按察使。
可是等黃石離京後,內閣抗不住兵部的洶湧抗議聲,最後還是按照他們的意願擬票,和曆史上一樣提升袁崇煥為按察使,節製寧遠三協官軍。在文臣集團的壓力下,天啟皇帝最終也同意了這個折衷意見,即:袁崇煥和黃石兩者之間互不節製,但都有對寧遠三協的指揮權。
曆史上地寧遠之戰,遼西明軍不過斬首二百餘具,而這次僅覺華一戰就斬首近兩千三極,加上追擊地戰果已經超過兩千七百級。既然袁崇煥已經升了按察使,那關外的所有勝利就都有袁崇煥地一份運籌之功。黃石在心裡暗歎了一聲,自己身為武將拿不到這份功勞,所以袁崇煥升任遼東巡撫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我明白了,明日一早,我就和趙大人一起去拜見按察使大人好了。”既然計劃破滅,那黃石就更不敢怠慢了,他敢得罪孫承宗可不敢得罪袁崇煥。此時黃石已經下定決心,曆史上祖大壽是怎麼做的。他就要怎麼做,反正決不能重蹈滿桂和毛文龍地覆轍。
“還有報功的問題,明日黃大人最好也給按察使大人一個準信。”覺華首級該如何分配,還有眾將的表現如何,這些按理說本該是趙引弓這個文臣負責的,但他很多時候都不在場,而且趙引弓現在已經自認完全不懂軍事。所以他就要黃石自己去和袁崇煥說。
“多謝趙大人關照。”
趙引弓走後,黃石就把覺華的六位將領找來商議這件事情。這兩天在黃石的主持下。六位關寧軍將領重新分配了戰果,防禦戰和隨後的追擊戰地全部首級都被加在了一起。按照事先的商定,全部戰果地七成是關寧軍的,這七成的首級又被分成了九份,姚與賢、金冠和胡一寧這三位參將每人拿兩份,而張國青他們三位遊擊每人拿一份。
姚與賢所得亦不少,最後的追擊戰算了他的一份功勞不說。黃石同樣會在戰報裡添上他的名字。大家心裡都很清楚,這是有文官作證的追擊戰,寧前道地文官們為了分一份功勞,也會為這次追擊大大吹牛的。
要說這次勝利已經足夠輝煌了,弘治朝以後對北虜單場斬首數最大也就是千餘,這次覺華單場就有兩千兩百具,而追擊戰金參將他們又割了四百多具首級,現在也要加到覺華單次戰役中去。這些天關寧軍的六位將軍日思夜想的就是事後的封賞。一想到單次共兩千七百具的斬首數,哥幾個就興奮得睡不著覺,覺得怎麼也夠升幾個總兵出來了。
黃石主持分配了戰果後,姚參將和幾位同僚也就和好如初了,他們心裡憧憬著美好的未來,眼前又沒有敵人和工作。那大夥兒自然就是夜以繼日地喝酒。人逢喜事精神爽,金冠自從打完追擊仗後,現在睡覺睡得熟、吃飯也吃得香、身體變得特好,連說話的聲音都洪亮了許多。
因為清楚姚與賢和金冠地劣跡,所以黃石本來對他們二人是有些看法的,但這一段時間相處下來,黃石對覺華眾將的看法也在不斷地改變。金冠曾在戰場說過一句話:“追人的感覺真好。”雖然這句話是他的無心之語,但卻給黃石以很大的觸動。
所謂兵為將膽,黃石不禁回想起自己在廣寧初上戰場時地情景,那時他麵對殺氣騰騰的後金大軍時。也隻有落荒而逃一招。覺華這幾位將領雖然膽小、雖然有不少小農意識、雖然總想占點小便宜。但黃石很清楚沒有他們的合作就沒有勝利,現在黃石也把姚參將等人歸類到“可挽救對象”這個集合裡去了。
天啟五年的除夕夜。首先是趙引弓作主持,帶領大家祭祀天地和大明曆代先帝,然後文官去祭祀文宣王,武官則在黃石的帶領下祭祀嶽王。黃石念完了中規中矩的禱詞後,就領著大家上香、叩拜,眾武將都不苟言笑,一個個都麵沉似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