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君集覺得太子處境不利,正是燒冷灶的好機會,就勸他謀反,舉著自己的手對李承乾說:這是好手,應該為殿下用之。
結果因為齊王李佑的反叛,太子的謀劃敗露,候君集被收審。
他那個女婿賀蘭楚石到禦前舉告候君集,這都不知是他第幾次被舉告謀反了,因為證據太確鑿,也是他最後一次被告謀反。
太宗派人把候君集帶來,對他說:我不願讓刀筆吏辱你,所以親自來審問。
候君集起初不承認謀反,但是太宗讓賀蘭楚石當麵指證他,連他跟太子往來的書信都被查獲了,鐵證如山,候君集無法抵賴,隻好認罪。
即使到了這個地步,李世民還是不想殺他,對群臣說,以往國家沒有安定的時候,君集確實出了很多力,我實在不忍心用國法處置他,能饒恕他的性命嗎?
可惜謀反的罪名太嚴重,候君集的人緣也不好,群臣都不同意太宗的請求。
李世民無可奈何,對候君集歎息道,我倆要永彆了,從今往後,隻能在淩煙閣的遺像上看到你了,說完就哭了起來,候君集也撲倒在地。
於是候君集被抄家處斬,按唐律,謀反是大逆之罪,父子等直係親屬都要連坐處死。
臨刑時,候君集神色不變,對監斬的官員說:君集不是謀反的人,落到了這個地步!然而我曾經是國家的大將,破滅了兩個敵國,有些微薄的功勞,您幫我給陛下說,乞求他給我保全一個兒子的性命,以後能夠祭祀我。
於是唐太宗赦免了他的妻子和一個兒子,改為流放嶺南。”
唐烈講完候君集的故事,張清同為武將,也頗有感慨:
“自古以來,謀反失敗的人,很少有能留下兒子的!李世民如此重情重義,也算千古明君了,可惜他和候君集不能善始善終!”
唐烈緩緩搖頭:
“便是千古明君,要始終如一,又何其太難!
太宗李世民年輕時東征西討,多次親冒矢石,應該受了很多傷,身體後來不好,五十二歲就早早駕崩,壽數並不太長。
在他身體還算健康的時候,自然賢明重情,四十九歲以前,也就是他死前三年之前,基本沒有胡亂殺過功臣大將。
一方麵,他的確算賢明之君,另一方麵,何嘗不是因為他乃是一代雄主,對自己的能力非常自信,不管是治政,還是治軍,他自己都不怕臣子能超過他,自己的威望是實打實一仗一仗打出來的,誰要是真的要造反,極難成功,所以太宗在曆朝開國之初的君王中,對功臣將領的確是比較寬和的。
可是家天下家天下,再寬和的明君,也是把這九州萬方看作自己家的私產,等到太宗身體漸漸壓不住傷病,自知壽年將至,可就難以保持那份寬和的心態了,為了把這份家產順利地傳給自己的後代,將領們再敢齜牙,太宗也就不再手軟!
候君集算是自己有取死之道,之前告發他要謀反,被太宗糊弄過去的另一位將領張亮,跟太宗的關係本來並不在候君集之下。
張亮本來是瓦崗軍的驃騎將軍,投唐後被房玄齡推薦,進入當時還是秦王的李世民天策府,擔任車騎將軍。
李世民與哥哥李建成爭位時,雙方都極力招納各方力量,張亮此時已經是李世民的心腹,被秘密派到洛陽,聯絡山東豪傑,以備局勢變化,但是被齊王李元吉得知,把張亮抓了起來。
張亮在獄中遭到各種酷刑拷打,挨了兩百鞭子,斷了六根肋骨,卻始終緊守秘密,不曾出賣太宗李世民,最後被釋放譴回洛陽。
張亮在關鍵時刻對李世民這樣忠誠堅貞的舉動,自然深得太宗信重,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誅殺了李建成,李元吉,登基為帝後,立刻封賞他為右衛將軍,懷州總管,長平郡公;之後兩封國公,曆任工部尚書,刑部尚書等要職,一直是朝中重臣,在淩煙閣24位功臣畫像中,排在第十六位。
候君集案後,張亮因為私下養了五百義子,而且跟信任的假子,術士聊天時有些話語不妥,被人舉報蓄意謀反。
在調查和證人對質的時候,張亮始終沒有承認,若是在太宗年輕的時候,考慮到兩人間這樣的感情和功勞,多半會像張亮當初告發候君集一樣,私下警告一下就不了了之了。
然而太宗自知大限將至,不想給兒孫留下隱患,還是殺了張亮,抄沒了他的家產。
若說張亮私養義子的事,較起真來確實可以說有重大的謀反嫌疑,然而另一位開國將領李君羨,那就真的是完全的冤枉了!
這李君羨乃是一員純粹的戰將,也是從瓦崗寨轉投李唐,身經百戰,大破宋金剛,參與平定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等多場戰役戰鬥,擊退突厥對長安的進犯,可以說兢兢業業,戰功赫赫。
然而貞觀年間,流傳一句讖語,叫做“女主武王代唐”。
唐代讖諱流行,類似的謠讖可以說不勝枚舉,隔一段時間就流行一則。然而一代明主李世民,晚年卻也信上了這個,經常琢磨到底是誰要“代唐”。
想來想去,太宗就把懷疑的目光投向了李君羨,因為謠讖中提到了女和武兩個字。
李君羨的官職是左武衛將軍,封地是武安縣,爵位是武連縣公,湊巧這三個方麵都帶個武字……
再一細打聽,李君羨的乳名叫“五娘子”,好嘛,諧音梗也算的話,那不是又跟武和女同時扯上了關係!
這上哪兒說理去,乳名咱們先不說,那些官職,封地,爵位什麼的,不都是你唐太宗自己給他封的嗎?
反正吧,李世民從此就越看李君羨越不順眼,雖然他什麼錯誤都沒犯,什麼嫌疑都沒有,還是想辦法把他貶成華州刺史。
最後,太宗乾脆找了個跟術士員道信交往的罪名,硬是把李君羨殺了,當然順便也抄了家……
諷刺的是,後來武則天代唐,還真的坐實了這個讖諱……”
喜歡巨宋請大家收藏:()巨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