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過來看看,這是我們的未來一周工作計劃。需要把棉被和衣服做好。”
小人們嘰嘰喳喳開始討論該怎麼分工。
“許先生,”達琳出聲詢問:“我們還需要製作鞋子和襪子。”
“對,我差點忘了,用大號的棉被針可以做棒針編織。不過,你們稍等,看看,這個能做你們的祭壇嗎?”
許延佑拿出砧板,小人們也沒想到他會留意這件事。
“太感謝你了!”長老們也沒想到,畢竟在結界消失以後他們自己也隻是憑習慣在祭壇裡議事。
“不用謝,我們是互相幫助,沒有你們我也不行。”
討論完後,長老和村長帶幾位力氣大的人去重建祭壇。而許延佑帶幾位懂得木工的看視頻研究製作幾件彈棉花工具。
大致上可以用牙簽和短竹簽做骨架。
鐵錘說:“這繩子要有彈性。”
“蜘蛛絲應該可以。”
丹尼點點頭表示讚同,“如果是加入一定的蠶絲可以多做點。”
“蜘蛛絲和蠶絲絞成一股,應該可以了。”
丹尼他們開始試做第一件彈棉花工具。許延佑則起身打開洗衣機取洗好的布頭。
“哇!脫水以後差不多都乾了。”斯佩蘭紮發出驚呼。
而負責晾曬布料的幾位年輕的姑娘已經開始曬布頭了。
“脫水以後我們能一個人舉起一塊很大的布料,一點也不吃力。”
姑娘們嘻嘻哈哈,看著花色漂亮,顏色豐富的布料她們心裡非常高興。連孩子們也被喊去幫忙,布實在太多了。
幾位老經驗的嬸嬸此時表情嚴肅,她們現在要學習新技術。
學做千層底布鞋和織毛衣。
看著視頻裡的講解,她們用手頭上的布試著開始,一邊做一邊討論。
許延佑坐在一邊利用工具,在厚紙上畫大中小三個碼數的鞋麵形狀。用厚紙板裁剪好,方便大嬸們跟著剪。
漿糊也不想自己做,小賣部裡有形成。每年賣春聯的時候都有存貨。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漿糊都乾巴了。”打開老板從倉庫角落摳出來的漿糊,裡麵都乾癟了。
手指一捅還有點彈性,比老臘肉軟和點。
“沒辦法,這過年的時候剩下的,誰家平時要用漿糊啊。”
“能便宜點嗎?”
“3塊錢5瓶,全部拿走。”
“我用不上那麼多,再說了這漿糊也不知道能不能用。”
“混點熱水進去,還是可以的。”老板把熱水壺裡的水倒了點,直接拿樹枝一攪,“你看看,這樣就可以了。”
“拿行,都要了。”
剪好的布一張張貼齊整後縫鞋麵,縫完鞋麵再用強力膠粘膠皮。
那是許延佑之前整理家裡雜物的時候,發現的東西,一截自行車的舊內胎,可惜板結了。
他擔心自行車被紮漏氣以後不方便就買了幾根替換。
“這個是好的,不過不是急著用嗎?後天我再找修車鋪要點自行車廢內胎。”
“倒是可以用來做鞋底,還能防點水。總好過削木頭做底防水。”
做木屐是小人們的傳統手藝,現在有了新的方法,自然是選更省時省事的辦法。
晚上,經過初步普及,大部分成年的小人都看得懂鐘表時間了。
“孩子們,該睡覺了!”鐵錘喊道,手裡拿著一把簡易的t型螺絲刀,敲響了掛著的自行車鈴鐺蓋。
輪到他值班看孩子,大人們幾乎每一位都忙著乾活。
喜歡我家後院有一個小人國請大家收藏:()我家後院有一個小人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