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想法很快就被現實打敗——要想製作出能長時間盛放熱水、還不漏水的巨型木盆。
不僅需要極其精湛的木工手藝和上好的木料,還成本高、耗時長,難以大規模推廣。
許延佑對著眼前的“洗浴事業升級計劃”,感覺又回到了當初原點。
自家人用個大木盆,湊合湊合也就得了,清理起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平時需要容器,他也就去批發市場買點不鏽鋼湯盆、調料碗傳送過去,性價比極高。
但這次情況完全不同!
對麵可是實打實的“巨人”雇傭兵,一個個壯得像小山。
批發市場的湯盆給人當飯碗都嫌小,而正經的浴缸……先不說那離譜的尺寸和價格,光是想想那筆“物流費”,許延佑就覺得肝疼——五折優惠也架不住浴缸按噸算的重量啊!
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等等……浴缸?”他猛地一拍大腿,腦子裡的燈泡“叮”地亮了:“非得是現成的嗎?我們不能……自己造嗎?”
一個全新的、充滿泥土氣息的方案在他腦海中逐漸成型:陶泥塑形加熱成形!
搞個巨型的陶土浴缸不就行了?
材料本地化,運費直接清零!
思路瞬間清晰,但下一個最現實的問題接踵而至:
“所以……第一步,陶泥在哪裡?”他摸著下巴,眼神開始放光,仿佛看到的不是泥土,而是閃閃發光的金幣,“或者說,這個世界……哪裡有陶泥呢~”
一場圍繞“異界黏土資源勘探”的新事業,似乎又即將拉開序幕,又要閉幕了。
許延佑看著那個原生態的“泥坑澡堂”,摸著下巴陷入了沉思。
這土坑吧,不是不能用,但視覺衝擊力實在太強,一池黃泥水,怎麼看都跟“高端洗護體驗”不沾邊,反倒像給野豬巨人搓泥。
問題的核心在於——怎麼才能讓它不顯臟?
一個念頭瞬間閃過:給它做個硬化處理,貼上一層堅硬又防水的東西不就行了?
說到堅硬防水,他的第一反應就是——瓷磚!
這玩意兒絕對是高標準完美符合需求。
但下一秒,他就仿佛已經看到祭壇計算運費時閃爍的天文數字,頓時覺得心口一抽,差點當場窒息。
直接把一箱箱瓷磚傳過去?
這運費怕是比他整個“洗浴中心”的收益還高,這買賣虧到姥姥家了!
“不行不行,絕對不行!”他捂著胸口,仿佛已經聽到了金幣嘩啦啦流失的聲音,“得想個法子,必須本地化生產!”
他的“奸商”大腦開始瘋狂運轉,搜索著替代方案。
“瓷磚的本質是粘土燒製加上釉麵……既然運成品受不了,那運技術和核心材料行不行?”他眼睛猛地一亮,“玻璃!或者搞點釉料的配方過去?”
玻璃水溶液或者釉料粉劑,體積和重量可比成品瓷磚小太多了!
運費直接打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