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瑤和三姐薑竹留在村裡看稀奇,靠山村除了村裡人的親戚,隻有每年收稅的官差和一年才來兩三次的貨郎會來村裡。
可見這個村有多窮,貨郎都不愛跑!
前兩年交稅薑瑤還小,薑翠山就沒帶她來,今年她能自己跑了,就想來看一下這個時代的官差長什麼樣子,是不是和電視劇裡的一樣。
愛湊熱鬨是刻在華國人骨子裡的DNA,薑瑤也不例外,雖然村裡人愛嚼她家舌根,但也不影響她看熱鬨。
來了兩個衙役,衙役製服和電視上看的差不多,隻是麵料沒有電視上那麼好。
他們悠閒的坐在村裡安排的桌子上喝茶,族長帶著兒子還有幾個村裡的壯勞力在乾活。
村民們畏懼他們,沒人敢靠近。
從古到今,普通人對穿製服戴官帽的都心存畏懼。
現代,教育網絡的普及,人們敢於麵對了,但在古代,戴官帽、腰間帶刀的官差絕對不能惹。
否則,被抓進大牢關幾天不說,有的甚至傾家蕩產,就此家破人亡。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薑瑤隻是好奇,又不是想惹事。
看過了,覺得沒什麼特彆的,就拉著三姐準備回家了。
隻是走到村口就遇上,已經交了稅但愁眉苦臉的村裡人。
在村裡人眼裡,薑瑤家可是比村裡人都窮,畢竟她們家有個費錢的藥罐子。
日子嘛!都是比出來的,自己家過得不好,看到有人比自己過得更淒慘,心裡就會舒服一點。
薑翠山每年交完稅都唉聲歎氣一番,以至於村民們都忽略了,薑瑤一家氣色紅潤,薑瑤姐妹幾人從未穿過補丁衣。
不過也可能是因為薑瑤姐妹不怎麼出門,在外行走的薑翠山上山狩獵基本都穿破衣服導致的。
薑瑤入了族譜,每年祖宗祭祀她都進祠堂跪拜,還有薑翠山進村辦事或是找兄弟嘮嗑都會帶上她。
因此,村裡認識她的人不少,見到她和薑竹就忍不住逗弄一番。
“耀丫頭,我家狗兒和你一般大,卻比你壯實。
你呀!回去就勸勸你爹,休了你娘,村裡重新給你介紹個能生弟弟的後娘,你以後就不用守著你家那破家招婿了!”
“我爹才不會給我們找後娘呢!”薑竹憤怒道。
薑瑤沒有急著反駁,她撿了一塊石子,朝說話的人扔過去。
“阿,薑耀你這個小兔崽子……”
薑瑤:“二牛叔,上次被我爹吊樹上,你忘了,沒事,回家我就和我爹說,讓他給你回憶一下!”
“彆,叔錯了,叔再也不說了!”
旁邊的人起哄道:“二牛,你忘了耀丫頭是怎麼進族譜的了,去年丟石子可是把鐵牛打骨折的,你還敢惹她!”
“就是惹了小的,來了大的,你怎麼還沒長記性,是不是薑大栓又找你喝酒了!”
薑瑤沒在理會這些人,她爹說,她娘以後不用吃藥了,以她爹薑翠山的本事,還有她以後的本事,她們家以後的日子差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