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殿中,聚集了眾多大唐將領與魏王晉王,而氣氛卻與上次有很大不同。
李承乾剛剛走入殿中,尚未禮畢,李世民便不耐煩地揮了揮手。
“大家聚於此處商議軍國大事,這等俗禮便免了吧,直接講正題。”
李世民本就討厭這些朝堂眾禮,哪怕已經當了十七年的帝王,還是覺得當初當秦王,在軍中之時更加自在。
不過是為了應對朝中俗儒雪片般的上疏勸諫,才不得不妥協。
隻要到了核心幾位重臣共商軍國大事的場景,大家便在殿中圍坐一團,情景一如他們在軍營中一般。
李世民本來因上次自家好大兒的憤怒發泄,心中有所觸動,也希望多給承乾一些機會。
但現在又看到他因為腿腳不便,行動相比於其他人頗為緩慢。
甚至於,李承乾成了三位皇子中最後一個到場的,也被李世民歸結於他的腿腳不便。
李世民也有自己思維的死角,特彆是牽扯到自己的兒子之時。
他並沒有直接去想,或許那隻是因為魏王和晉王,都是在自己府中,所以可以更快地接到消息。
而且他們接到自己相召的消息之後,立即拋下一切地趕來。
李承乾剛剛禮畢,聽到父皇所言,也沒有多說什麼,慢慢走到旁邊的席間坐下。
魏王李泰看到李承乾這副狼狽的樣子,心中不禁暗暗發笑。
他故意想要讓太子出醜,見到父皇發話,根本不等李承乾走到座位上便直接開口。
“父皇所召,可是因為阿史那思摩部被擊敗的消息?”
軍國重事在前,李世民也沒心思照顧自己的大兒子。
“不錯,阿史那思摩在不明敵情的情況下直接出擊,遭遇大敗,突厥各部皆受重創,殘部甚至難以在草原上立足。”
“朕已經收到了阿史那思摩的請罪奏章以及請求他帶領族人南移,儘量接近我大唐邊軍。”
李世民的臉上難掩失望之色,同時有意無意地看了眼李承乾。
他還記得,前幾天在太極殿之時,正是李承乾最先提到了阿史那思摩可能已經出事了。
自己這個好大兒雖然沒有領兵經驗,也沒表現出長於兵法的樣子,但是他敏銳的嗅覺還是讓李世民都覺得驚異。
更重要的是,在三個兒子到來之前,尉遲敬德等老兄弟與他商量,提到了承乾對於右威衛的安排與策應。
以他們對於戰場變化的嗅覺,都明白這會是個極好的戰機。
那麼主動說出這一點的承乾,到底是誤打誤撞,還是已經定下了完整的計劃?
尉遲敬德等老將皆表示,他們私下裡沒有給承乾出過主意,也就排除了他背後有“高人指點”的可能性。
李承乾還不知道,自己隻是為了“犯下大錯”,給老爹再提供一個廢除自己太子之位的機會,卻會引來這麼多的誤解。
思摩戰敗的消息,他早已經知道,也不算多麼震驚,還是先在席中坐穩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