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當然不是要故意作死。
而是要先在父皇麵前減減“印象分”,方便給他之後處罰自己提供更多的借口。
他從容地道:“北疆危機加重,阿史那思摩竟然要求舉族南遷,可見草原之上麵對著多大的壓力。”
“兒臣已經請示親自領兵,不日之後即將緊隨著右威衛大軍北上。”
“雖然有李勣主掌西路大軍,讓兒臣壓力大減,但是首次領兵,兒臣還有很多事情要準備,這麼短的時間內,豈能與魏王商量種種轉運糧草的細節?”
李世民與在座眾臣,大都有著豐富的出征經驗,自然明白李承乾所說的乃是實情。
可是李世民現在最想看到的,還是他們兄弟儘可能地化解矛盾,“相親相愛”地共同合作對抗薛延陀部。
他悶悶地收回怒意的眼神兒,雖然心裡極度不爽,但也知道不能再以此作為借口責怪這個逆子。
不過……
高明你給朕等著,當著滿朝文武的麵這麼不給麵子,為父早晚要好好收拾你!
“哼,那你就先好好準備出征之事!”
“青雀,轉運糧草之事,你還是要與兵部戶部好好協調,不得誤事!”
李泰聽到父皇發話,隻得壓下憤恨的眼神兒,低下頭領命:“謹遵父皇旨意。”
他轉念一想,如此一來可能反是好事。
現在當著父皇和大臣的麵兒,是李承乾自己拒絕了與自己麵談,那將來真出了問題,他李承乾自然要承擔責任!
李泰自從成立文學館,特彆是得到了這麼多支持自己的大臣提點,已經對於朝廷運作有了極深的了解。
自己哪怕名義上掛著主職,但真出了問題,並不代表著他不能把責任往外推,否則也不會接受房、柴等人的建言。
麵對北境初敗,大唐這台高效率的機器飛快運轉起來,一次軍議朝會便完全定下了出兵之策。
李世民見諸事議定,最後深深看了李承乾一眼。
哪怕他對這個好大兒略有不滿,想到他要親自領軍出征,眼中還是射出一抹不舍之色,忍不住道:“高明,行軍諸事,當小心在意……也要好好照顧好自己!”
李承乾愕然抬頭,萬沒想到父皇竟然會說出這麼一番話來……就像,就像一個真正的父親一般……
自長孫皇後走後,李承乾怕是第一次從李世民口中聽到這樣的話。
不過,此時李世民已經站起身來,示意眾臣退下了。
李承乾隻得搖了搖頭,心想就憑著這對大唐父子的相處模式,最後有個好結果才怪了。
還是自己想得對啊,趁著矛盾擴大之前,想辦法弄個遠一點兒的封地,父子倆少見麵才是最好的選擇。
……
李承乾名義上雖是“親自”帶領右威衛大軍出征,但是他作為主帥,還是不能真的與右威衛一同離開長安。
軍議議定諸事之後,第二天右威衛主力便已經出發。
而李承乾則多等了一天,再由留下的一營人馬護送北上。
主帥之責,本也不在於衝鋒陷陣,而且他身份尊貴,與之交戰的薛延陀部皆為騎兵,萬一有失,那就不是振奮前線士氣,而是讓前線士氣崩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