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後。
漫長的冬季終於過去。
冰雪開始融化。
天氣預報說近期持續升溫,日日都晴朗。
時音和主治醫生約了今天複查,她準時到達了私人診療室,坐了兩三分鐘,穿著白大褂的榮醫生推門進來。
她起身。
禮貌打了聲招呼。
榮醫生摘了臉上的口罩,給她倒了杯水,視線在她身上打量了好幾番:“精氣神比上次複查要好很多了。”
她是23個月複查一次。
上次是去年12月底。
時音掃了眼桌上的台曆,翻到的那一頁顯示的是:2026年2月27號。
她重新坐下,雙手接過醫生遞來的水,點頭回答:“睡眠時間長了一些。”
“現在夜裡能睡幾個小時了?”
“五小時左右。”
“進步很大。”
對於她這類中後期的病人來說,多睡五分鐘都難得,更彆說提高了半小時。許多人服用大把的藥,做心理疏通幾年都提高不了。
“可能是這段時間我參與了許多刺激性的項目,還有我的管家韓叔,他有一味助眠的草藥,每天傍晚都熬一小碗安神茶給我喝。”
這些項目榮醫生都知道。
先前聽她說過。
也看過她截圖發來的那篇所謂治療抑鬱症的帖子。
榮醫生沒反駁她的話,認真聽完,隨手拿起桌麵上的一個裝飾品,笑道:“我女兒前陣子出國玩,給我帶的小玩意兒。”
“挺可愛的。”
“你平時逛精品店買這些嗎?”
“很少。”時音想了想,又說:“但是我先生逛的多,初七複工後他也出了國,回來的時候送了我一隻粉色的小鹿。”
“那隻裝在玻璃盒裡的小鹿。”
“是的。”
“你發給我看過,確實很漂亮。”
“他之前還給我買了隻珍珠戒指,也很好看。”
“你先生審美不錯。”
“他是個話很多的人,一分鐘說的話比我一天還多,我總是好奇他的腦容量,到底要多龐大,才能裝下那麼多詞彙。”
“是個話癆啊。”
“嗯,語言係統發達,能說會道的。”
“樓下新開了一家咖啡館,味道不錯,等會兒複查結束,去喝一杯吧?”
“下次吧。”
“有什麼要緊的事去做嗎?”榮醫生問。
“我和SC潮牌的經理約好了,下午去店裡看看衣服。”
“記得沒錯的話,這是一家男裝店?”
時音點頭:“是的,給我先生買。”
鐘表不斷轉動。
桌上的茶水也見了底。
榮醫生給她開了一張新的藥單,送她離開。目視女人身影走遠,消失在長廊儘頭,學徒助理小聲說了句:“時小姐看著比上次好很多,有精神了。”
所謂的有精神,是麵色紅潤。
有生活氣息。
而不是眼神間歇性呆滯,目光時不時空洞,麵無表情,不管怎麼找話題跟她溝通,她都很難吐出幾個字。
今天竟然聊了大半個小時。
真是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