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騙!
順著人流往外走,許成軍被一股甜香勾得拐了彎。
街角的國營食品店門口,穿白褂的師傅正往玻璃櫃裡擺蝴蝶酥,標價五毛一塊,旁邊貼著手寫的“每人限購兩塊”。
他摸了摸兜裡的全國糧票。
突然覺得要是大手大腳周明這預支的五十塊錢怕是撐不了三天!
...
《收獲》編輯部在巨鹿路675號。
提前問了老周周圍怎麼住。
老周:謔!問對人了!住靜安寺招待所啊!
他看了眼SH市交通簡圖,上海站位置離靜安寺不遠。
從上海站沿天目中路向西,穿過蘇州河河南路橋,就能到靜安寺周邊。
11路公交車也就20分鐘,車票免費,完全沒必要浪費錢!
不是窮,這叫綠色出行!
...
“後生仔,問路子啊?”
看著許成軍在這轉圈,遛彎的老太太突然搭話,口音比合肥話軟了三分。
這年頭上海老太太穿的比合肥老太太時髦不少!
直筒褲、米白襯衫、銀質小耳環、小皮鞋...
誰見了不得說句“洋氣”!
“看儂格樣子,外地寧?”
“奶奶,找靜安寺招待所。”
“巧得來,跟我同路嘛!”
老太太往嘴裡塞了顆話梅,“順牢格條天目中路走,過三條馬路右轉,看到格座塔就對了!”
她指了指遠處的佛塔尖,“老早是廟,現在改成招待所了,住格儕是儂伲這種讀書人!”
嗯!說話怪好聽的~
...
路上的自行車鈴發出脆響,穿喇叭褲的青年騎著“永久”牌飛馳而過。
車後座的錄音機裡正放著李穀一的《鄉戀》
老太太突然啐了口:“傷風化!男勿男,女勿女格!”
許成軍忍不住笑了。
79年喇叭褲開始在國內流行,尤其是受了《望鄉》和《追捕》的影響。
中矢村警長的款式是這一年BJ、上海等大城市的爆款。
誰學誰出圈!
但在上一輩眼裡嘛!
殺馬特!
....
走到靜安寺時,天已經全黑了。
招待所的木門上掛著塊牌子,寫著“床位一元二角/晚”,旁邊用粉筆補了行小字:“外賓加倍”。
好嘛,又得花錢了!
希望《收獲》能收稿!最好再有個改稿的機會。
這年頭,雜誌社一般為改稿的作家提供文聯招待所,雖然條件艱苦點,但是好歹能住!
關鍵是免費嘛不是!
23歲的牙醫餘華第一次住進海鹽招待所,帶著被《BJ文學》退了七次的《星星》,小住三月!
三月,那算短住!
咱住他個半年,淨賺小200多香?
《收獲》讓改稿,不行咱也住倆月華東師大招待所301!
以後華東師大招待所301的故事屬於他許成軍。
哦對了,《安徽文學》報銷了許成軍前往合肥的吃住費用。
吃不好算,給的每天一塊的補貼。
這年頭,大部分能寫點東西的還不叫撲街,叫作家。
2017年,餘華重訪華東師大招待所,301室已改成會議室。他笑道:“當年從這兒爬出去吃的餛飩,比《活著》裡的苦菜湯還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