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也沒想到住個招待所竟然還能有個對他脾氣的小年輕。
倆人圍著床頭桌嘮個沒完。
不一會,聽招待所外麵喊道:“開飯啦,食堂開飯啦!”
汪曾祺拍拍衣服褶皺,對著許成軍笑嗬嗬道:“走吧,小許,吃點東西去,上海文聯招待所來了幾回算是吃的不錯的!”
倆人下了樓梯到了一樓食堂。
紅燒肉的油香、炒青菜的水汽、玉米糊糊的甜腥,混著搪瓷碗碰撞的叮當聲,在白熾燈泡下蒸騰成團。
許成軍端著兩個粗瓷碗排隊,眼尖地瞅見打菜窗口的鐵盆裡,紅燒肉隻剩盆底那幾塊帶皮的。
行啊,還真有紅燒肉!
綠皮火車上可是賣1.2元一份呢!
“小許,往前擠擠。”
汪曾祺在身後輕拍他肩膀:“晚了連肉渣都剩不下咯。”
這位確實是帶著長者風範!
許成軍笑著往前挪了半步,正好趕上大師傅舀最後一勺肉:“同誌,要兩塊帶皮的!”
大師傅抬頭怒視,心想你還敢挑?
鐵勺一顛,兩塊油亮的紅燒肉“啪”地落進碗裡,油星濺在他手背上。
好嘛,
都是瘦的,沒皮!
許成軍還沒來得及“表示感謝”。
就聽身後有人笑:“汪先生也來搶紅燒肉?”
回頭一看,穿灰布上衣的中年女人正端著碗排隊,齊耳短發彆著支鋼筆,滿臉笑意。
汪曾祺也不惱,招呼道:“諶容同誌,你也剛改完稿?”
“可不是嘛,李主編揪著我改了一下午。”
女人端著碗走過來,目光落在許成軍身上,帶著好奇。
汪曾祺連忙介紹:“這位是鳳陽來的知青許成軍,剛在《收獲》發了篇稿子,寫得很有意思。”
又轉向許成軍,“小許,這位是諶容同誌,《永遠是春天》《真真假假》的作者,她的作品能在平凡中見力量。”
《永遠是春天》?
許成軍恍惚了片刻,便想起了是誰,《人到中年》的作者嘛!
1979年,諶容44歲,但是這大姐70年代初才開始文學創作,非要說,現在還處於創作的上升期。
今年年初在《收獲》發表的中篇小說《永遠是春天》會在第四次文代會講話中被茅盾點名稱讚。
茅盾是誰不不用多說,可見其實力。
但是真正讓她聲名大噪的還是明年年初發表的《人到中年》,獲得第一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一等獎,被評為“中國改革開放40年最有影響力的40部小說”之一。
很多不了解文學的電影愛好者也了解諶容,正是因為《人到中年》同名電影,也獲得過諸多獎項。
這年代能和她齊名的女性作家也就張潔等少數幾位。
許成軍也趕緊站起來,與諶容握了握手:“諶老師好!《永遠在春天》這部小說在安徽可是如雷貫耳,正要找機會拜讀呢!”
諶容被他這反應逗笑了,擺擺手:“快坐快坐,彆叫老師,叫我諶容就行。我聽編輯部說來了個年輕作者,稿子寫得野,原來就是你這小夥子。”
她打量著許成軍,“看著比我家小子還年輕,沒想到都已經在《收獲》發稿子了。”
“現在文壇真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啊!”
說起來,諶容一家子也都不簡單。
大兒子梁左正在北大中文係讀大三,正兒八經的高考生!
與薑昆、王朔等有密切合作,後來全國人民熱捧的《虎口遐想》便是由他將小說《虎口餘生》改編而成。
二兒子梁天早年散漫,後期出演了《二子開店》《頑主》《海馬歌舞廳》等影視作品,也算是八九十年代的知名演員。
汪曾祺聞言也笑道:“可不是嘛,就得多點新浪,這中國文壇才能更有意思,好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