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一節餐車裡,現已是到了中午時分,裡麵的人也漸漸多了起來。
宋七七想起上輩子每次坐火車,都要到餐車吃飯。
那時候餐車的飯菜味道是真好吃,尤其是餐車盒飯,三至五毛錢一大盒,還不要糧票。
幾乎有一半都是菜,青椒炒肉絲,肉片炒黃瓜,酸豆角炒肉沫,都特彆好吃,那味道至今都記憶猶新。
這年頭能坐臥鋪的,大都不是普通的老百姓,名人名士和官員比較多。
所以火車上的廚師都有很高的水準,大多是廚師世家出身,或者是老牌飯莊的大廚,以及各種名菜的傳人,才有資格入駐火車餐廳。
當時幾乎所有的食品都要用糧票購買,所以出門都要帶足糧票,沒有糧票真的是寸步難行。
但在火車上,吃飯是可以不用糧票的,隻要買了飯票就行。
雖然按當時一個普通工人的工資二十來塊來算,三五毛錢一份的盒飯也算小貴,但不用糧票,也算是是物有所值了。
而且火車上的食物味道超好,很多人都想嘗嘗當時的火車盒飯的味道,以至於當時的火車餐文化達到了有史以來的巔峰時期。
再後來,空調車成了主流,綠皮火車越來越少,慢慢的就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而火車餐的味道也變了,因為可以對外承包,所以飯菜的質量空前下降,價格也越來越貴,味道越來越不好吃,漸漸的吃的人就少了。
宋七七聞著飯菜的香味,對著望著櫥窗內咽口水的一大一小道:“大哥,我們買幾個盒飯回去吃吧。”
兩人早已挪不開步子,連連點頭,“嗯嗯。”
至於餐車另一頭的世界,是什麼鬼,吃飽了再考慮要不要過去。
宋向國,“要不我們就在餐車吃吧,這裡坐著也舒服點,你倆先占著位置,我去叫爸爸過來。”
倆小隻乖乖的點頭。
在餐車廂裡點餐要比送去各車廂的盒飯貴一點,當然,花樣和分量也是有所不同的。
點了一份肉片炒黃瓜,一份肉沫酸豆角,還有一份燒魚片。
雖是素多肉少,卻也分量十足,滿滿的一碟,花了一塊三毛五。
主要是燒魚片比較貴,五毛一份,其它兩樣都是三毛五分,飯五分一大碗,要了三碗,兩小隻分了一碗。
宋文乾坤袋裡倒是有梁英幫準備的各種吃食,三十隻水煮蛋,二十隻肉包子和二十隻饅頭,一大盤紅燒肉和小青菜,還有一鍋雞湯麵,足夠幾人吃個來回了。
但也不能總吃這些啊,他可還不想讓大兒子知道乾坤袋的事。
家裡有三個人知道就夠多了,而且總得讓幾個第一次出門的土包子嘗嘗鮮不是。
肉片爽滑多汁,黃瓜清脆,酸豆角香辣酸甜,魚片去骨,鮮嫩香滑......
眾人吃得津津有味,不愧是有資質廚師的手藝,雖是平常的幾樣小菜,但就是比家裡煮的要好吃。
其實這年頭,平常百姓能吃飽已屬不易,哪會弄那麼多花樣,就算是天賦高的,也得有食材給你霍霍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