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進入了1980年。
今天的天氣有點回南,臨近春節的時分,氣溫卻高達二十多度,太陽也有點火熱。
鎮口的大槐樹旁,新建成的汽車站裡,有不少靠幫人搬貨的勞力蹲在牆角的陰涼處,一邊嘮磕一邊等著生意到來。
自從車站建成以後,每天從這裡往來各處的汽車也多了起來。
擱在以前,一天隻有兩趟去往縣裡的車,和一趟去省城長途路過的客車。
而現在,除了每天兩個班次開往縣城不變外,還有從縣城開往省城經過的兩趟,開入彆縣的也有幾趟,加上各種長途經過的,差不多每隔上大半個小時就有一趟車過來。
於是,車站旁邊漸漸的多了好些賣各種小吃的流動攤子,也有不少像他們這樣賣力氣的漢子。
如今農閒,地裡也沒多少活計,大老爺們的也不能呆在家裡白吃飯不是。
可想賺錢,沒門路又沒技術,甚至很多人大字不識一個,能乾什麼,也就是身上這把不值錢的力氣了。
隻要肯乾,一天下來怎麼著也能賺上個兩三毛的,好歹也夠自己填飽肚子了。
運氣好點,碰上一兩個大主顧,一塊兩塊的也不是沒有,那可是一家人好幾天的夥食了。
出來乾搬運這一行的,一般都是相熟的同村兄弟互結伴而來的,所以沒活乾的時候都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
眾人正聊著家裡的瑣事,一輛客車緩緩的駛進車站。
原本聊得起勁的幾個勞力立馬禁聲,兩眼發亮。
在車站裡混久了,多少都有點常識。
一看車牌,就知道這是輛從粵省過來的長途車。
這種車最是受勞力們歡迎了,因為那意味著貨物多,甚至有一些是專門跑買賣的生意人,從粵省進貨回來的。
一看車頂,果然不出所料。
好幾個大大的編織袋子被呢龍網牢牢的捆在上麵,勞力們精神一振:好家夥,來大活了!
車子還沒停穩,勞力們就拿著扁擔繩子爭先恐後的湧了上去,生怕搶不到這單大生意。
好在開車的也是個老司機,見慣了這種場麵,直接一踩刹車停下。
轉頭大聲招呼著到站的乘客們趕緊下車,卸下這一批,他還要繼續趕往下一站。
儘管是從粵省過來的,可也並不一定都是有錢人。
前麵下車的幾個旅客,都搖頭擺手拒絕了勞力們的招攬,哪怕有些行李確實多,也寧可自己扛著走。
勞力們的眼神露出了失望之色,看來那車頂上的幾包大家夥,不是在這下車的了。
突然,兩個穿著打扮格外另類的年輕人下了車。
兩人打扮類似,頭上一個大中分,鼻梁上架著一副大墨鏡,穿著一樣的花襯衫,套著紅色或黑色的皮夾克,下身一條喇叭褲,腰上還掛著個鼓囊囊的大腰包。
這穿著,擱在羊城那邊倒是尋常,可在他們這山旮旯的小鄉鎮上,卻是見都沒見過。
饒是常年蹲守在車站,見慣了南來北往的勞力們,看到這一出也紛紛傻了眼,不怪他們沒見識,實在是因為這兩人的打扮實在是太清新脫俗了。
隨著兩位清新脫俗的青年走下汽車,剛才還在高聲攬客的勞力們紛紛噤了聲,一雙雙清澈愚蠢的目光好奇的打量著兩位大佬。
彆管人家有多另類多奇葩,起碼人家這通體散發出來的“我有錢”和“我很有錢”的氣質,確實相當吸人眼球且心生向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