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現在,宋家有著另一件大事要辦。
那就是,宋家的大閨女,宋向君同學要出嫁了。
宋向君與楊誌其,兩人從高中便相識,經曆了下鄉、相戀、一起考上中專,說起來也經過了五六年的愛情長跑,現在終於可以名正言順的在一起了。
雖說他們兩年前就扯了證,可這年頭在鄉下,在老農民的眼裡,不擺酒可算不得結婚的,哪怕扯證了也隻算得上定婚而已。
兩人畢業後,宋文找了點關係,把女兒女婿都分配到了縣二中。
縣二中的位置剛好就在宋文之前第一次買地的旁邊,從學校門口出來到家都不到一百米的距離,這下子,連學校的房子都不用等著分了。
宋家的大彆墅,也早就建好了,就差最後的裝修就能入住。
按說現在的房子也沒什麼裝修,一般也就拉個水電,打個水泥地,刷個石灰大白牆就完事。
可宋文父女倆就不能這麼敷衍了,人家可是去過豪華飯店包箱吃過飯的人。
在深市轉了一圈,見識過了最前沿的建築風格和裝修,宋文毫不猶豫的采購了一批瓷磚和木板回來鋪地麵。
加上宋七七後世的眼光,提議宋文通過陳萬福請了港島的設計師出了個設計稿,又讓那在深市的未來房地產大佬,如今的包工頭兄弟,直接拉了一批有經驗的人回來參與建設。
在當地又請了幾十個工人,在宋文不計成本的大把撒錢下,不到半年時間,一幢低調而奢華的大彆墅就完全建好了。
這還是因為裝修耗費了一半的時間。
不單是鋪了瓷磚和木地板,噴了牆漆,還用了後世的埋線,開了大大的落地窗。
各種精美的燈具,甚至一些材料,還是直接從港島運過來的。
比如衛生間的洗手盤和抽水馬桶。
可以說這裝修三十年後都不會過時。
彆墅上麵三層,下麵還有一層地下室,又分為四大區域,既可合在一起,又可以單獨成幢。
就比如說宋向君的這一幢,在相連的位置徹上牆,便成為單獨的一幢樓房,但又能通過後麵的走廊相連。
圍牆跟之前與梁振南一起買的地塊也一起圍上了。
中間挖了一條兩米多寬蜿蜒的人工水渠作為分隔,水渠繞著彆墅一圈,在前麵有一個人工湖,湖中有涼亭、假山,一副小橋流水人家的景色。
種上綠化,就像後世的小區那樣,綠樹成蔭,環境乾淨而優美。
而就是這麼一幢在當地來說超豪華的大彆墅,卻沒有引起人們的多大關注。
這就得歸功於宋文一向的低調作風了。
事先就讓人先起好了兩米多高的圍牆,上麵還圈了一圈圈帶著釘的鐵絲網,又在圍牆內種了一圈的樹,阻隔了大部分的視線。
彆墅的外牆,做了點仿古的風格,線條簡單不張揚,除了那幾扇大大的落地窗,可以說沒有什麼招人眼的地方。
而這裡的位置現在還是比較偏的,要不是還有個學校,這裡就相當是郊區了。
所以,除了裡麵乾活的人,還真沒幾個人關注到這裡的異常。
而少數幾個注意到的人,跟人家又不認識,也隻是看了看,好奇的嘟囔了幾句,也就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