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該項目發起人,也是主角的李雪峰,自然是興奮不已。
他私下已經孤軍奮戰一個月,才知道這條封裝生產線的難度相當大。
光是每台不同功能的封裝機,疊加起來的使用說明書,維修手冊,比人還高。
不是相當懂行的人,就算懂得科技英語,也翻譯不完整。
勉強翻譯出來,交到操作人員手上也是一知半解,甚至雲山霧罩。
這容易誤導操作者,輕則讓芯片報廢,重則損傷設備。
這厚重的幾十本使用說明書和維修手冊中,許多英語詞彙在英漢大詞典裡根本沒有,或者標注得不精準。
這需要譯者自己去現場,一個元器件一條螺絲去按圖索驥核對,了解每個零件按鈕的功效。
工作量很大。
調來的兩位大學生,分彆是蕭和川和王建國,他們對李雪峰來領導,明顯不服氣。
尤其是蕭和川,重點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本科,預備黨員兼學生乾部。
他是書記曹可凡看中的人。
讓一個普通院校畢業,且思想覺悟落後的人來管束他,蕭和川心裡是一萬個不痛快。
劉豐離開之後,他們兩人陰沉著臉相互耳語嘀咕。
另一位廠檔案館科技情報室的翻譯叫吳詠梅,G師大八二屆外語係畢業生,今年二十八歲。
兩年前,她畢業分配在083基地位於另一個城市的工廠裡,一個月多前才調入本廠。
他是分管後勤的吳副廠長女兒。
對於廠部安排的事宜,她無任何意見。
李雪峰沒當過啥乾部,自然也就沒有那種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儀式感。
所以,在劉豐宣布完事宜,離開之後,他居然一句話沒說,也沒有分配任務,自己埋頭苦乾起來。
其它三個人各自拿本說明書或維修手冊,開始借助字典翻譯。
三天下來,李雪峰馬上發現了問題。
吳詠梅大學裡學的是語言類英語,不是科技類英語,電子半導體類不堪了解。
所以,麵對專用設備的英文說明書,根本就無從下手,翻譯出來的內容,是牛頭不對馬嘴,啼笑皆非。
“吳姐,你不用參與直接翻譯工作了,負責對我們已經完成的譯文進行校對,著重在語法和病句,語言通順諸方麵去糾正。”
李雪峰對她說道。
吳詠梅聽罷開始一愣,立馬反應過來,臉一紅低聲道:
“好的組長。”
她心裡明白,這不算指責批評,而是在解決她的困惑。
科技類專業英語她是欠缺,但英語語法和文字組合排列等修為,這個她在行。
至少比這些‘理工男’強出不少。
“請彆叫我組長,叫李雪峰或雪峰吧。”
李雪峰馬上糾正。
現在的他,尚不習慣這些螞蟻‘官銜’。
“嗯,雪峰吧。”
吳詠梅愉快地接受,而且心存感激。
再看蕭和川和王建國兩人的譯文,大同小異,科技感很強,也基本找準了命脈。
但不夠通俗、詳細,有不少地方描述得不夠精準。
他們兩人相比,蕭和川比王建國要遜色不少,說明在專業知識方麵,他是個繡花枕頭。
有道是‘差之毫厘,謬以千裡’。
高精度儀器設備,如果說明書描述不夠精確,操作失誤會經常發生,影響良品率,廠部將損失慘重。
“你好蕭和川,我想跟你聊幾句可以嗎?”
李雪峰硬著頭皮走近,並伸出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