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兩大本,厚重的黑皮筆記本。
中間有修改痕跡很明顯,原來寫的是藍黑墨水,修改用的是碳素墨水。
這充分說明,葉總工是個做事精益求精,一個名副其實的老牌知識分子。
他表麵上無所事事,實際私底下很關心單片機技術和工藝改進。
唯一短板是他讀不懂國外英文資料,無法了解到日美等國外IC發展前沿與動向。
隨著閱讀的深入,李雪峰越看就感覺背後直冒冷汗。
這本筆記真材實料,內容翔實。
廠裡的老工程師們,那些蘇聯留學生們並不都是他以為,知識老化,被耽誤被荒廢一代。
不是過去社會荒廢了他們,而是現在他們不被社會看好。他們是茶壺煮餃子,壺裡有料,裝不多也沒法倒出來。李雪峰為自己過去的淺薄認知,感到汗顏。
相比於葉總工對IC設備的了解與保養維護,他現在所做的,算不了什麼。
自己更應該向老一輩學習,學習他們鍥而不舍的精神。
李雪峰現在可以稱之為IC封測專家,雖說對封1車間的蘇製設備不堪了解。
可在他看到葉總工筆記之後,許多問題恍然大悟,迎刃而解。
最讓他受益的,是葉總工記錄在後的思考,那些思考,道儘葉總工對設備更新改造的深思熟慮。
用這套舊設備做八位單片機前置部位的IC部分,用八月份就位的索尼封測線,生產後置也就是核心部位。
這樣,工廠裡設備利用率提高了,技術工人效率也跟著提升,極大減低封2車間的生產壓力。
李雪峰隻是不太明白,葉總工他應該懂得這個道理,可他為什麼不去做呢?
他是總工程師,負責全廠技術和工藝流程,他有權利又懂技術,可他為什麼等閒視之?
難道想看劉豐笑話?
改革開放到了第八個年頭,葉總工的思想有問題,遠沒有解放開來,一直小心謹慎。
這就是‘臭老九’被長期打壓所產生的慣性。
原先八位單片機工藝改進中的不少工藝方麵的疑問,在葉總工的黑皮筆記本裡找到答案。
李雪峰豁然開朗。
他坐在電腦前,將好幾條原先準備在會議中提出來的改進條款,給刪了。
餘下的,他綜合考慮,從新擬定新方案。
工藝一旦改進,其他問題將迎刃而解。
進入八月份,日本索尼公司的封測線由中鐵水陸聯運,到達雲都。
廠裡派出大卡車運抵封2車間。
安裝調試,員工上崗培訓,設備說明書翻譯工作等工作,同時展開。
人員培訓方麵:
八五年新分配來的本科生九人,其中半導體電子類就有六名。
總工辦分派兩名去貼片車間,其餘半導體四名,都交給了封2車間。
分了本科生,這次中專生三十幾名,一半分到封2,還有技校生。
總之,人員充足,就需要加強崗位培訓。
好在李雪峰和唐建強這邊,經過一年努力,把王建國和周立群等一批骨乾培養成才,後繼有人了。
封2車間有兩條生產線,李雪峰讓王建國擔任索尼封測線的工段長,周立群為美國TI線工段長。
從TI線調一批熟手,到索尼線任班組長。
崗位培訓實行入門師傅製,師傅帶徒弟的傳幫帶形式,效果斐然。
說明書和維修手冊交由吳詠梅總負責,從083基礎借調來兩名懂日語的工程師一起翻譯。
由於有了上次經驗,吳詠梅得心應手,總校對是李雪峰本人,一個月不到,就把這項翻譯工作圓滿完成。
到了八月底,新的索尼封測線試機成功,良品率達到預定要求。
一切宛如行雲流水般的順利,運氣好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