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董事長,我心裡已有一位合適人選。”
李雪峰湊近點小聲說道。
“誰啊?”
“留在*43廠的王建國。”
他觀察大師兄臉色,見其很平靜,便繼續道:
“王建國名牌大學電子信息工程本科畢業,理論基礎紮實,如今在封測線上待有三年,實踐經驗豐富。”
“他曾經處置過不少生產線故障,肚子裡有貨,由他來編製培訓教材,實際案例多,現場施教效果最佳。”
劉豐聽罷陷入沉思。
微電子公司雖說成立一年半,但設備安裝到位,技術人員分拆,也就區區半年。
從*43廠分出一半技術人員,老廠不少人肉痛得很,若馬上再去要人,恐怕老廠不會答應。
雖說嶽父是廠長,也不是一手遮天,還有三位副廠長,黨委書記呢。
“換其它人呢,丁小席怎麼樣?”
“丁小席理論基礎當然可以,但實踐經驗尚需積累,心得體會少,培訓隻有理論,乾巴巴的不夠生動形象。”
“關鍵他仍處在半工半讀狀態,時間和精力上不允許。”
李雪峰心裡一直掛念著這位仗義的兄弟。
中秋節之後,迫於蔡文琴壓力,他找來王建國約談。
謊稱周立群若去不成高新區,蔡文琴及其家人會提出與他與分手。
而周立群深愛著蔡文琴,害怕承受不住打擊。
思前想後,還是決定王建國讓出名額,等待一至兩年,他再設法調動。
王建國聽罷臉色很難看,心裡肯定是一萬個不情願。
但既然是老大出麵求情,他還能說什麼呢,隻能服從。
李雪峰一直認為虧欠王建國。
除了當時建議唐建強提升他為車間副主任之外,心裡一直吊著,在尋找機會。
“這個丁小席當真是不堪大用,半工半讀實在是太影響崗位安排。”
劉豐明顯對這種讀博方式不太滿意,他寧願到時候高薪去挖博士。
“那好吧,但這個事不能太著急,到今年七八月份之後,再辦理調動手續吧,我還要去做老廠工作。”
“當然,我覺得調動手續可以緩辦,但有些培訓教材之類的事,可以讓王建國先做。”
“目前老廠那邊的工作強度不大,他這個車間主任還是蠻輕鬆的,我們公司適當支付點報酬即可。”
李雪峰機靈道。
這樣做,既讓王建國提前吃下一顆定心丸,還可以增加其個人收入,讓自己心頭一塊石頭落地。
“沒問題,你去安排吧。”
劉豐,答應得很爽快。
“謝謝董事長,我還有一些事要跟你彙報。”
李雪峰把椅子往前又挪近了點,準備拋出正式談判內容。
“說吧,你我之間還有什麼遮遮掩掩的。”
劉豐吸了一口煙,淡然道。
在李雪峰麵前,他很注意形象與分寸。
既保持作為領導、大師兄的威嚴,卻又不失視他為兄弟心腹的溫情。
劉豐今年三十六歲,正處級國家乾部,國企董事長,仕途一片光明。
他智商情商和政商都很高,在識人育人方麵的水平,甚稱一流。
他非常明白,將來想在政界商界打出一片天地,手下必須擁有一批得力乾將。
就像當年劉邦,麾下有三傑:張良、蕭何與韓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