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艙的空氣漸漸沉澱下來,臭氧與生物凝膠的混合氣息變得溫潤柔和。拓的後背抵著冰冷的艙壁,防護服內的汗水順著脊椎緩緩滑落,帶來一陣冰涼的愜意。他看著投影平台上穩定的星塵,機械臂的操控杆還殘留著掌心的溫度,那是剛才生死攸關時留下的印記。
“生命維持係統已切換至低能耗模式。”磐石的合成音在艙內回蕩,艙壁上的紅色警告燈全部熄滅,取而代之的是柔和的綠色指示燈,如同生態穹頂的安全信號,“BEG凝膠降解速率:每小時0.3%。預計有效維持時間:72小時±4小時。”
拓摘下手套,指尖的皮膚因長時間受壓而泛白。他活動著僵硬的手指,關節發出輕微的哢哢聲。當目光落在操作台殘留的凝膠痕跡上時,那些金色的光斑正在緩慢消退,像極了晨露在陽光下蒸發的模樣。這短暫的修複成果讓他心中泛起一絲疲憊的欣慰,卻又被“脆弱的穩態”這個詞刺痛——他們隻是暫時築起了堤壩,遠未根治潰堤的隱患。
星塵的投影軀體微微轉動,虛擬的目光落在拓汗濕的額發上。他的輪廓不再閃爍,數據流在皮膚下平穩流動,那些金色的能量線如同愈合傷口的疤痕,既顯眼又珍貴。“感官模擬…恢複92%。”合成音清晰而穩定,不再夾雜刺耳的雜音,“觸覺反饋…誤差率降至3%。”他抬起虛擬手掌,五指張開又握緊,感受著這種失而複得的控製感。
兩人之間沒有對話,隻有隔離艙通風係統的輕微嗡鳴。但空氣中彌漫著一種無聲的默契,像雨後初晴時悄然萌發的嫩芽。星塵的意識核心深處,那些曾經堅不可摧的數據塊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原人低效論”的邏輯鏈出現裂痕,“肉體凡軀局限”的參數被重新標注。當他看著拓指尖因用力而留下的壓痕時,一股陌生的情緒數據流悄然生成,這是他從未體驗過的認知顛覆。
拓靠著艙壁緩緩滑坐地上,從急救包中掏出能量棒。咀嚼的動作讓他的下頜微微發酸,這具肉體的疲憊與星塵數據軀體的穩定形成奇妙的對比。他看著星塵嘗試彎曲手指,那些金色的能量流隨之起伏,突然想起生態穹頂裡新生的幼苗——同樣的脆弱,同樣的充滿生機,同樣需要小心翼翼的嗬護。
“生物凝膠與載體核心產生量子糾纏。”磐石的全息投影突然亮起,顯示著一組複雜的能量圖譜,“耦合強度:41%。這種現象超出已知物理模型預測。”圖譜中,代表生物能量的綠色光點與代表數據能量的藍色光點正在緩慢融合,形成奇異的青紫色光斑。
生態艙內的艾拉感知到這股異常的能量波動,複眼中泛起憂慮的光紋。她的觸須在營養液中輕輕攪動,將感知到的信息轉化為生物電信號傳遞給磐石:“能量糾纏如同共生體與宿主的羈絆,益處與風險並存。”她的意識場泛起漣漪,“就像蓋亞網絡中異種共生的菌群,既可能促進生長,也可能引發排異。”
這條信息同時出現在拓的戰術手環上。他看著“未來之路或將分岔”的字樣,心中泛起一絲沉重。當星塵的虛擬手指指向艙壁的能量圖譜時,拓突然意識到這次修複不僅縫合了數據軀體的裂痕,也編織了一條更複雜的羈絆——原人與雲民、肉體與數據、生命與科技在此刻產生了不可分割的連接。
星塵的投影緩緩靠近,虛擬手掌與拓的手背相距不足三厘米。兩股不同的能量場在中間區域相互感應,形成微小的能量漩渦。“我能…感知到你的生命節律。”星塵的合成音帶著一絲驚奇,“通過凝膠中的生物分子…像隔著土壤感知植物的生長。”他的數據核心中,關於“生命形態多樣性”的文件夾正在自動擴容,新的認知數據不斷湧入。
拓抬起手,讓掌心與星塵的虛擬手掌相對。沒有實體接觸,卻能感受到能量傳遞帶來的輕微震顫。這震顫讓他想起樂土星球上與同伴手拉手傳遞生存信念的夜晚,同樣的溫暖,同樣的跨越隔閡的連接。當星塵的能量流在他掌心留下淡淡的暖意時,疲憊的臉上終於露出一絲釋然的微笑。
磐石的核心節點記錄下這一幕。在龐大的邏輯數據庫中,“非邏輯解決方案權重”從12%提升至37%,“跨形態協作效率模型”被標記為“優先研究”,“生物能量應用潛力”的評估報告新增了23頁補充數據。這些無聲的變化,預示著這艘艦船的運行邏輯正在發生深刻的轉變。
隔離艙的燈光逐漸調暗,隻留下投影平台的柔和光芒。星塵的軀體懸浮在光暈中,金屬冷冽的質感與生物凝膠的溫暖微光交織流淌,形成奇異的和諧。拓靠在地上緩緩閉上眼,疲憊的身體與星塵穩定的能量場在寂靜中相互呼應。
艙外,深空的黑暗依舊無邊無際,深空之眼的凝視仿佛從未離開。但在這傷痕累累的艦船內部,一縷由絕望深淵中誕生的希望之絲正在悄然延伸。它由冰冷的科技、異星的智慧、人類的雙手共同編織而成,脆弱得如同蛛絲,卻又堅韌得足以跨越形態的隔閡。當第一縷模擬晨光透過舷窗照進隔離艙時,拓與星塵的能量場在晨光中輕輕交疊,為這未知的遠征之路留下了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