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狼舊夢》同樣是前傳性的故事,講述五年前荒狼發生的一切,拓跋逐鹿的下落,八氏族之間的博弈,變天之日等提到的線索,都會在此處予以闡述。)
位於大秦西北關外的荒狼王國,總共有五個國都,分彆是:
東都伊州城,西都白沙城,南都典合城,北都烏倫古城以及中都天池城。
這說來並不怎樣奇怪,因為荒狼國地處西北苦寒之地,任何一個地方都不可能全年風調雨順,適宜生存,所以每當其中某個都城環境惡劣時,狼王就會帶領親衛軍以及文武百官,遷移到另外一個適宜朝會以及發展的都城。
可其實這樣做,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目的——圍繞這五個都城所構建的軍事力量,可以最大程度上穩固荒狼對各個部落的統治,每隔一段時間狼王就移都,也未嘗不是想震懾和敲打周圍蠢蠢欲動的某些部落。
這便是荒狼的「流都製」,是十多年前由荒狼二王爺拓跋哈爾提出的製度,他是狼主拓拔誌同父異母的親弟弟,更是國內好戰的派係「吞江」派中最熱切的人,當初提出這個「流都製」,就是為了能調動掌控更多的兵力,最後才能擁有足夠的力量侵略攻打大秦帝國。
何謂「吞江」?吞江指的便是,吞並代表中原大秦的長江、黃河,直白的說,就是吞並中原。……
若按中原的紀年,今天是崇煌二十二年,三月初二。
中都天池城,王宮側殿。
「你,把剛剛的話再重複一遍。」
一道略沙啞的聲音在使者阿史那勳的耳邊響起。
阿史那勳卻隻能將身子伏的更低,額頭死死抵在厚厚的地毯上,不敢發出任何聲音。
那聲音突然爆喝:
「我叫你念!」
阿史那勳隻得硬著頭皮開口:
「玉門關內傳來大秦的消息,說、說、說咱們英武偉大的狼王以及王後還有三十鐵狼騎,於大秦崇煌二十二年正月廿九,全部死於大秦的秦城,每一個都骨骼儘碎,經脈斷絕,活生生被放乾血液,死狀極其淒慘。少主,這已經是第七遍了。」
隨後被稱作少主的那人開口道:
「起來。」
都史勳這才站了起來,看向了被他稱作少主的人——
這是個衣著華貴的少年,錦帽貂裘,腰挎刀鞘上鑲滿寶石的長刀,看著英武異常;他長得很高,看著才十五六歲的年紀卻幾乎已是比得上尋常成年男子,可是身材卻頗為瘦削,與他強橫的氣質略微有些不符。
再看他的眉眼五官,隻見他高鼻深目,五官深邃,乃是典型的荒狼勇士的長相。他有著一頭乾淨利落的短發;臉頰正方,目光堅毅,雙眼中氣勢淩人。
這便是拓拔誌與納蘭玲瓏的獨生子,荒狼國儲,拓跋逐鹿。
狼主拓拔誌昔日在國內大宴上飲酒之時,曾說過自己一生的三個驕傲:
「我拓拔誌,這輩子最值得稱道的事,就隻有三樣——第一是二十四歲,戰功卓絕,武藝大成,被評為荒狼第一勇士;第二件就是十六年前娶了我的王後納蘭玲瓏;第三件,也是最值得說的一件,就是十五年前生下了我的好兒子拓跋逐鹿!」
能在父親心中地位評價如此之高,拓跋逐鹿自然並非等閒之輩:
他一出生,拓拔誌就和納蘭玲瓏鬨了一個大矛盾,那也是拓拔誌唯一一次堅決的駁回了「慕江」一派的意見——他被父親拓拔誌執拗的取名為「逐鹿」,意為繼承父親意誌,逐鹿中原,被寄以厚望。
這位荒狼少主也未曾辜負父親的希望,自小就勇武過人,甚至比之同年齡的父親還猶有過之,三歲才剛學會走路,六歲便學會了騎馬和射箭,七歲隨父親提刀
練武,十歲就在狩獵時獨自殺死了一隻大黑熊,連當時隨行的精銳勇士都稱為天生神力、聞所未聞。
過了四年,拓跋逐鹿獨自孤身前往東都哈密的軍營,隱藏了年齡和自己少主的身份,完全隻依靠自己的實力通過了荒狼招兵的新兵考核——那個能讓大半的荒狼成年男子都望而卻步的殘酷考核,並且更加可怕的是,十四歲的拓跋逐鹿更是以全項滿分的霸道的姿態成為了一位新兵。
進入軍伍後,拓跋逐鹿第一次任務,就是主動申請去做鎮壓荒狼呼延部落的反叛的先鋒軍——招募這支先鋒軍的軍官曾在陣前這樣說道:
「我現在要組織這支部隊要做的就是百裡奔襲,直直插入呼延部落大軍的心臟,起到的作用就是拚死拖住呼延部落首領呼延泓的軍隊直到我方大軍趕到,而我不妨明說,咱們這支先鋒軍全員都是被當作棄子的死士,去了必定有去無回。所有人三倍的撫恤金!敢去死的的人便跟我來。」
拓跋逐鹿本來完全可以不用加入的,可是他仍是第一個舉起了手,那一仗,據說拓跋逐鹿的鋼刀都被砍卷成了一塊兒廢鐵,待到真正鎮壓呼延部落的大軍趕到時,隻看見滿地的屍首和被幾十騎叛軍追著著砍殺的拓跋逐鹿,等到大軍驅散消滅了那幾十騎的叛軍,眾人隻見到那個身著新兵服飾的士兵傲立當場,渾身都是暗紅的血和白花花的腦髓,他的右手提著一把已經砍爛了的製式鋼刀,左手卻提著一個腦袋。
呼延部落首領呼延泓的腦袋。
這新兵實在太過令人感到驚異,甚至驚動了坐鎮中軍的狼主拓拔誌,待到拓拔誌聞訊親自前來接見這個「新兵」時,才發現他便是自己失蹤小半年的愛子拓跋逐鹿。而就在這一戰勝利後,回朝清點戰功,拓跋逐鹿光憑自己先鋒軍一戰的悍勇戰績,便從新兵一躍升遷成為了千夫長。
後來狼王拓拔誌在「吞江」一派的支持下挑起秦荒大戰,拓跋逐鹿作為荒狼曆史最年輕的千夫長,也跟隨荒狼三十萬勇士兵臨玉門關城下,雖然兩年來荒狼未能越雷池一步,可是卻並非全為敗績,倒也勝了幾場,無一例外全是野戰。
第一場便是大秦兵部尚書江平親自出關追殺拓拔誌的那一場,江平帶領一千輕騎追殺破關未果敗退的拓拔誌,可卻硬生生被強悍的六十鐵狼騎拖了半日時間,最終拖到坐鎮中軍的拓跋哈爾率軍前來救援,反而將江平圍了起來,江平的一千輕騎幾乎損失殆儘了,才突圍回關。自此以後,江平下令,無論何時,玉門關守軍都不得出關追敵。
可仍是有不少想撈取戰功的年輕將領,不聽警告,擅自帶兵出兵追逐荒狼軍隊,但每一次都落得個全軍覆沒的下場,最出名的那一次,也是最後一次,那時荒狼的一波攻城未能取得成效,正待退去,可剛剛開始回撤,前任玉門關指揮使王高峻卻帶領五千重騎,出關硬撼荒狼大軍!
那一戰荒狼剛開始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損失不少人馬,是當時在側翼策應的拓跋逐鹿一馬當先,帶領自己的一千人馬狠狠的紮入了對麵王高峻的重騎中,抑止住了王高峻騎軍的前進步伐,這才讓後續反應過來的荒狼其他部隊得以剿滅對方。
當時亂軍叢中,是拓跋逐鹿縱馬突襲一刀將王高峻的頭顱砍下,大秦五千重騎方才徹底喪失了軍心,瞬間被撲滅。
自前任指揮使王高峻戰死後,玉門關指揮使換成了現任的蒙戍邊,崇煌帝秦政安更是一道聖旨傳到玉門關,聖旨上說,若是在停戰之前,誰再敢出關作戰,不僅死去了沒有撫恤金,就連家人都要受到誅連,玉門關這才一直堅壁清野,直到最後荒狼大軍無法支撐後退去。
從多方麵都不難看出,拓跋逐鹿乃是天生英武,並且膽識過人的猛將。
可是他卻絕非隻是個單純的武夫。
拓跋逐鹿在
戰場上,聽從父親拓拔誌教授的悍不畏死、勇往直前。可到了私下,卻更愛聽從母親納蘭玲瓏教他的來自中原人的寬厚、憐憫和同理心。
在那次殺死王高峻的戰役後,他的父王問他想要什麼賞賜,拓跋逐鹿卻不要職位也不要金銀,而是懇求父親減免荒狼東部靠近玉門關的那些飽受戰火摧殘的各部落的稅收,一時間贏得無數擁護。
而平時在朝中,拓跋逐鹿卻總是不斷地在平衡叔父、父親所代表的「吞江」一派與母親所代表的「慕江」一派之間的關係,主戰派喜愛他的戰無不勝,主和派喜愛他的寬厚待人,而更因為他沒有主動表明自己屬於哪邊,所以兩派對於他的話也極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