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國之事暫且放在一邊,隻是時間遲早的問題。”
說著,陳林看向楊榮:“楊榮,倭國並不是你想象中的貧瘠之地,你最近應該是忙於學習數術,忽略了我提供的那些地理書籍,還有你們兩個,是不是也沒看那些書?”
三楊皆是默然,因為他們真沒時間去看陳林給他們的那些資料和書籍。
陳林繼續說道:“你們將來注定要成為輔國大臣,數術學問稍微了解就行,沒必要深究,重點應該放在大學問上。”
“比如大明周邊藩國的地理特征,礦產種類,民風民俗等,就像倭國,你們肯定不知道那裡有銀礦吧!”
三楊都是一驚!
銀礦!
陳林嘴角一揚:“多的我就不說了,你們有空自行查閱,多多了解,做到心中有數即可。”
三楊齊齊拱手道:“多謝先生指點。”
陳林點點頭:“至於安南和占城,楊傅說的沒錯,這兩地必須,也隻能是大明的。”
“此番兩國使臣皆有來大明朝貢,你們覺得這裡邊有沒有什麼文章可作?”
楊士奇趕緊翻閱筆記本:“有的先生,相較於占城,安南國力強大,又因與我中原有這千絲萬縷的聯係,其國內盛行孔孟之道。
在中原文化的熏陶下,安南在南洋一帶,可謂是獨一檔的存在。”
“如果放任安南對占城的攻伐,遲早有一天,占城會被完全吃下。”
“到時候我大明南方,將會出現一個類似大理一樣的國度,威脅南方邊境。”
“學生覺得,這兩國使臣,我等應該區彆對待,壓製安南,扶植占城,我大明坐鎮居中調停,借此在當地形成影響力。”
“這樣做,不僅能延緩安南南下的進度,還可促使兩方陷於長期戰爭中,消耗兩國實力,最終大明再以雷霆之勢,一舉拿下兩國。”
陳林腳下油門一抖,好一個楊士奇,好一個河蚌相爭漁翁得利!
不愧是經曆五朝的老陰逼,小小年紀就有此等戰略眼光,看來他還是有看書的,至少是有針對性的看。
但身為先生,這時候不能表現的太過,必須淡定,免得楊士奇驕傲。
“你提出的戰略方向沒錯,可具體要如何實施,你有想過嗎?”
“這.....”楊士奇卡殼了。
“學生慚愧,並無想過具體實施之事,是學生紙上談兵了。”
陳林輕笑了一下:“不必妄自菲薄,你小小年紀就能想出此等戰略,已經很了不起了。”
“但你說的也沒錯,切記不要走上空談之道,這是所有儒生的共病。
我希望你們三個今後不要與那些儒生大臣同流合汙,要學會實事求是,並將實事求是這四個字傳給你們將來的弟子,一代一代傳下去。”
實事求是.....
三人感觸很深,因為他們的先生每一天都在踐行這四個字。
雖然先生平時有些不著調,但先生確實在這麼做的。
楊士奇回頭看向身後兩人,六目相對,都是重重點了點頭。
最終,楊士奇一臉肅穆,沉凝道:“先生,我等想正式拜入先生門下,如鄭和、夏元吉那般,尊稱您一聲師父,還望先生眷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