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初期推行‘銀本位’。”
經濟學家解釋道:“用3000噸高純度白銀作為儲備,新鈔與白銀嚴格掛鉤,1兩新鈔兌換1兩庫平銀。
這一步的核心是‘建立信用’,讓百姓相信新鈔能換到實實在在的白銀,願意用新鈔交易。
同時,咱們要做三件事:一是規範白銀成色,鑄造統一的‘大明新官銀’,含銀量90%,取代市麵上的雜銀;
二是嚴控海外白銀流入,通過海關設立‘白銀成色檢驗站’,低成色海外白銀必須提純後才能流通;
三是建立‘白銀儲備調節機製’,一旦白銀流入過多,就減少新鈔發行,甚至用新鈔回收市場上的白銀,穩定銀價。”
“第二步,等新鈔流通穩定後,也就是大概510年,推行‘金銀雙本位’。”
經濟學家繼續說道,“一方麵,咱們用現代技術幫大明開采黃金礦,比如山東、雲南的金礦,提升黃金產量;
另一方麵,通過海外貿易進口黃金,比如從歐洲、東南亞購買黃金,逐步增加黃金儲備。
等到黃金儲備達到白銀儲備的1/10時,就可以推出‘金銀複本位’。
1兩新鈔既可以兌換1兩白銀,也可以兌換0.1兩黃金,讓新鈔同時掛鉤金、銀兩種硬通貨。”
他指著示意圖,語氣加重了幾分:“金銀雙本位的好處是‘雙重保險’,白銀貶值了,還有黃金托底;
黃金稀缺了,還有白銀補充。
而且,咱們可以設定‘金銀比價’,比如1:10,一旦市場上金銀比價偏離這個標準,就用儲備金調節。
比如市場上黃金漲價,1兩黃金能換12兩白銀,咱們就拿出儲備黃金,按1:10的比價兌換白銀,拉低黃金價格;
要是白銀漲價,就拿出儲備白銀兌換黃金,穩定比價。
這樣一來,大明的貨幣體係就有了自主調節能力,不再被動受海外白銀衝擊。”
老者聽得連連點頭,又忍不住問:“可要是海外勢力故意大量輸送白銀或黃金,破壞咱們的比價怎麼辦?”
“這就要靠‘貨幣主權’了。”
經濟學家笑著說,“咱們要建立大明中央銀行的‘貨幣調控權’,比如設定‘外彙管製’。
海外商人來大明貿易,不能直接用白銀、黃金交易,必須先到中央銀行把金銀換成新鈔,再用新鈔采購商品。
這樣一來,海外金銀的流入量、兌換價,都由咱們掌控。
要是有人想惡意輸送白銀,咱們可以提高白銀兌換新鈔的門檻,比如低成色白銀要打折兌換,甚至限製兌換額度,讓他們無利可圖。”
他頓了頓,關掉電腦,看著眾人:“簡單說,大明中後期的貨幣混亂,是因為‘有白銀無本位’。
朝廷沒有建立完整的貨幣體係,隻能被動接受海外白銀的衝擊。
而咱們要做的,是‘建立本位,掌控主權’。
初期用銀本位打基礎,後期用金銀雙本位求穩定,再通過儲備調節、外彙管製,把貨幣主導權握在自己手裡。
這樣一來,就算海外白銀再次湧入,咱們也能從容應對,不會重蹈大明中後期的覆轍。”
議事廳內一片寂靜,眾人都在消化經濟學家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