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讓大明的百姓們對洪武皇帝所帶來的“現代技術”深信不疑。
他們認為這是老天爺賜予的福祉,是一種祥瑞的象征。
一時間,朱元璋的聲望如日中天,甚至超越了古代的三皇五帝,遠遠超過了秦始皇和漢武帝。
在百姓們的心目中,他已經成為了當之無愧的千古一帝。
就連一直以來受到朝廷打壓的浙東地區,人們對朝廷的看法也開始慢慢發生轉變。
朱元璋在一些行政顧問的建議下,果斷地解除了對浙東地區的高額稅收政策,這一舉動不僅徹底扭轉了元末張士誠對浙東地區的影響,成功地將浙東納入了朝廷的體係之下。
這一係列的舉措不僅讓江南的土地重新煥發生機,也徹底鏟除了江南士紳的生存土壤。
這樣一來,就避免了百年後江南資本和所謂的東林黨勢力的崛起,從而確保了大明王朝的穩定和繁榮。
農業作為大明的基礎產業,始終是支撐整個國家的核心力量。
朱元璋深知這一點,他通過各種手段保障了農業的發展,使得大明的根基更加穩固。
農業是大明的根基,那工業就是大明讓大明強大,讓大明成為真正中央之國的關鍵。
農業穩步發展的同時,工業革新也緊鑼密鼓地推進。
陳林與技術團隊的核心思路是,以蒸汽機為核心,先發展基礎工業,如采礦、冶煉、紡織,再逐步向深加工工業,如機械製造、造船等方麵延伸。
為了讓大明工匠直觀地感受到蒸汽機的威力,陳林和技術人員們在鋼廠外的空地上,搭建了示範工坊,裡麵安裝了一台蒸汽機,並配套了幾個簡單的設備蒸汽抽水機,蒸汽紡紗機,蒸汽打鐵爐。
示範工坊對外開放的第一天,朝廷工部,應天府民間工匠們,受到邀請前來圍觀。
當技術人員啟動蒸汽機,看著機器運轉起來,帶動抽水機源源不斷地從井裡抽水,帶動紡紗機快速地將棉花紡成線,帶動打鐵爐的風箱自動鼓風時,工匠們都驚呆了。
一位頭發花白的老工匠,瞪大了眼睛,嘴巴張得能塞進一個拳頭,喃喃道:“這……這簡直是神物啊!”
其他工匠也紛紛交頭接耳,滿臉的震撼與難以置信。
有的工匠忍不住伸手去觸摸那運轉的機器,感受著它傳來的震動,仿佛觸摸到了未來的希望。
陳林看著眾人的反應,心中滿是欣慰,他走上前,開始詳細講解蒸汽機的原理和用途。
工匠們聽得如癡如醉,眼神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有位年近六旬的老鐵匠,乾了一輩子打鐵的活,從未見過不用人力、不用畜力就能自動鼓風的設備。
他伸手想去摸蒸汽機的外殼,又怕被燙到,猶豫了半天,才小聲問技術人員:“這……這鐵疙瘩咋就能自己動呢?
裡麵是不是藏了啥機關?”
技術人員笑著解釋:“老丈,這裡麵沒有機關,靠的是‘蒸汽’的力量。
我們把水燒開,產生的蒸汽會膨脹,推動機器裡的活塞運動,這樣就能帶動其他設備運轉了。”
為了讓工匠們更明白,技術人員還打開了蒸汽機的簡易外殼,展示裡麵的活塞與傳動裝置,一邊演示一邊講解。
“您看,水在這個鍋爐裡燒開,蒸汽就會往這邊跑,把活塞推過去;
等蒸汽冷卻,活塞又會回來,反複運動,機器就轉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