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月後,初春來臨,但遼東大地依舊冰天雪地。
遼陽府衙的議事廳內,炭盆裡的銀絲炭燒得正旺,將滿室烘得暖意融融,卻驅不散眾人眉宇間的幾分凝重。
朱元璋端坐主位,手指輕輕敲擊著案上的遼東輿圖,目光落在標注著“白山黑水”的區域。
“如今異族已清,這片土地不能就這麼空著。
春播在即,若誤了農時,來年糧草短缺,遼東根基便難穩固。”
馮勝點點頭:“遼東沃野千裡,若能引來百姓開墾,不出三年便能成為大明糧倉。
隻是中原曆經戰亂,人口本就稀少,江南雖人口稠密,卻多畏寒之士,不願北遷,這移民之事確實棘手。”
話音剛落,隨行戶部右侍郎周正便皺著眉附和:“屬下前幾日已查過戶籍,河南、山東兩地因常年戰亂,百姓十不存三,根本無民可遷;
江南蘇、杭一帶雖人口稠密,但當地士紳豪強盤根錯節,若強征移民,恐引發民怨。”
眾人一時陷入沉默,唯有炭盆裡的木炭偶爾發出“劈啪”聲響。
這時,隨行的曆史學家周明忽然開口:“主公,諸位將軍,臣倒有一策。
昔日西晉永嘉之亂後,北方士族南遷,在江南落地生根;
如今倒可反其道而行之,從江南篩選兩類人遷徙,既不會引發民怨,又能解遼東之需。”
朱元璋眼中一亮,抬手道:“周先生請講。”
“其一,可從江南的流民中挑選移民。”
周明走到輿圖旁,指著江南一帶繼續說道,“江南雖富庶,但去年遭了蝗災,不少農戶顆粒無收,淪為流民,靠官府賑濟度日。
這些人流離失所,本就無固定居所,若官府承諾給予遼東的良田、農具,再發放半年口糧,想必願意北遷的不在少數。”
他頓了頓,又道:“其二,可征召江南的工匠與商戶。
遼東初定,城池修繕、道路鋪設都需工匠;而百姓遷來後,衣食住行皆需商鋪供應。
官府可許以優惠,工匠遷來後免三年徭役,商戶可免五年賦稅,如此既能充實遼東的手工業與商業,又能讓移民更快安定下來。”
朱元璋聞言撫掌道:“此計甚妙!
流民本就無依無靠,有田有糧便願遷徙;
工匠與商戶逐利而行,免徭役、免賦稅的誘惑足以讓他們動心。隻是江南畏寒之事如何解決?”
這時,現代軍事人員張峰接口道:“我們可以提前在遼東修建保暖的房屋,用磚石砌牆,屋頂覆以厚瓦,再在屋內搭建火炕。
這種取暖方式在北方很常見,我們可以派工匠教移民搭建。
另外,出發前給每戶移民發放厚實的棉衣、棉被,路上再安排醫官隨行,預防凍傷,定能打消他們的顧慮。”
朱元璋點頭讚同,當即下令:“就按周先生與張指揮的計策辦!
周正,你即刻派人前往江南,統計流民數量,登記工匠與商戶信息;
陳林,你負責在遼東選址建城,規劃良田,準備農具與口糧;
張峰,你協調現代工匠,指導火炕修建與禦寒物資的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