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整半月後,朱棣告彆陳林、藍玉,鄭和等人,獨自率船隊離開大阪灣,向太平洋深處進發。
根據鄭和留下的航線圖,指揮船隊避開台風多發區,每日沿著太陽的軌跡調整航向。
船隊攜帶的淡水由雨水收集與蒸餾裝置補充,糧食則靠捕魚與船上儲存的乾糧維持。
航行二十日後,海麵突然出現大量海鳥,眾人大喜,終於看到陸地了。
果然,次日清晨,遠方出現一道綠色的海岸線,那便是鄭和建立的“明興港”殖民點。
殖民點的守軍見船隊駛來,紛紛揮舞旗幟。鄭和留下的舊部首領王平登上“鎮燕號”,向朱棣行禮。
“殿下,此處便是瀛洲西海岸,港內可停泊百艘戰船,周邊土地肥沃,適合種植水稻與玉米.....”
朱棣登上陸地,腳下是鬆軟的黑土,遠處是連綿的森林。
他拔出腰間長劍,在地上劃出一道橫線:“從今日起,此處便是燕藩的根基之地,定名為‘燕興城’!”
士兵們歡呼雀躍,紛紛卸下船上的物資,開始搭建營寨。
工匠們砍伐樹木,建造房屋;
農夫們開墾土地,播下稻種;
水師則在港口修建防禦工事,防止當地土著部落的襲擊。
徐王妃帶著女眷們養蠶繅絲,朱高熾負責清點物資,朱高煦則率士兵勘探周邊地形,一幅新的家園圖景,在瀛洲的土地上緩緩展開。
藍玉駐守的倭國,與朱棣建立的燕興城,隔著浩瀚的太平洋遙遙相望。
但倭國的戰事還沒結束,明軍隻是占領了幾個戰略要地,倭國列島其他地區,也就是大名割據勢力。
這些就需要陳林和藍玉兩個狠人去清理了。
倭國列島的海風仍帶著寒意。
陳林和藍玉駐蹕京都城,案上攤著倭國輿圖,圖上用紅筆圈出二十餘處大名割據的勢力範圍。
北至北海道南部的蠣崎氏,南至九州島的島津氏,這些大名各擁兵馬數千至數萬,或盤踞山城,或掌控海港,雖表麵向明軍稱臣,實則仍在暗中劫掠沿海村落,甚至截擊大明往來扶桑與燕興城的商船。
“陳林,你看這九州島的薩摩港。”
藍玉指著輿圖西南角,指尖重重一點:“島津義弘在此囤糧十萬石,戰船百艘,上月竟劫走了琉球運往大明的三船絲綢!”
陳林剛從琉球調運物資歸來,水師旗艦“鎮洋號”的甲板上還堆著新鮮的琉球特產。
他俯身細看輿圖,眉頭微蹙:“永昌侯,倭國列島多山多港,若逐一征討,恐耗時費力。
不如先拿島津氏開刀,殺雞儆猴,再招撫其餘大名。”
“行,反正遲早都要打,就依你之計。
你率水師封鎖薩摩港,我帶鐵騎從陸路包抄,讓島津義弘插翅難飛!”
三日後,陳林率五十艘戰船從大阪灣出發,沿瀨戶內海南下。
薩摩港外,島津義弘早已布下防線,三十艘戰船用鐵鏈連在一起,形成“連環船陣”,船頭架著鐵炮,妄圖憑此阻擋明軍水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