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4月的奉天,春寒料峭。陳樾裹緊棉大衣,快步穿過兵工廠的院子。他的腦海裡像過電影一樣閃回著前世見過的各種工程機械——那些鋼鐵巨獸在工地上咆哮的場景。
"陳工,早啊!"門衛老張熱情地打招呼,"今兒個又熬夜了吧?我看您實驗室的燈亮到後半夜呢。"
陳樾揉了揉發酸的眼睛,勉強笑了笑:"有點技術難題要攻克。"實際上,他整晚都在回憶前世見過的各種重型卡車細節,連奔馳卡車的進氣格柵有幾道橫杠都想了半天。
走進辦公室,陳樾立刻反鎖上門,調出科技係統界麵。屏幕上立刻顯示出幾十種重型卡車的三維模型,從鷹醬軍的M35到毛熊的烏拉爾375D,應有儘有。
"先從發動機開始..."陳樾喃喃自語,手指在虛擬鍵盤上快速敲擊。係統立即調出各種柴油機的技術參數,他仔細對比著功率、扭矩和油耗數據。
突然,辦公室門被敲響。陳樾趕緊關閉係統界麵:"請進!"
趙廠長端著茶缸走了進來:"老陳,西北試驗場又來催設備了。王震山那老家夥在電報裡罵娘,說咱們運設備的卡車半路拋錨了三輛。"
陳樾苦笑著接過電報。紙上的措辭確實很不客氣,最後還用紅筆加了句:"你們送來的不是設備,是一堆廢鐵!"
"老趙,咱們現有的卡車確實不行。"陳樾放下電報,"載重小,故障率高,戈壁灘那種環境..."
趙廠長一屁股坐在椅子上,茶缸重重砸在桌上:"那怎麼辦?現在全國都在搞建設,哪有多餘的重卡分給我們?"
陳樾眼睛一亮:"要不...我們自己造?"
"啥?"趙廠長差點被茶水嗆到,"你當造卡車是捏泥巴呢?咱們廠連個像樣的汽車車間都沒有!"
"但有機床,有工人,還有..."陳樾神秘地壓低聲音,"我從國外帶回來的一些資料。"
當天下午,一場秘密會議在兵工廠的小禮堂召開。陳樾在黑板上畫著草圖,向二十多名技術骨乾講解他的構想:"我們要造的是一種載重15噸的重型卡車,采用V8柴油發動機,全時四驅..."
"陳工,這要求太高了!"底盤組長老劉直搖頭,"光是變速箱我們就造不了。"
"彆急,"陳樾從公文包裡掏出一疊圖紙,"這是我設計的簡化版變速機構,你們看看。"
圖紙在眾人手中傳閱,會議室裡的質疑聲漸漸變成了驚歎。這些圖紙詳細得不可思議,連每個螺栓的規格都標注得清清楚楚。
趙廠長拍板決定:"從各車間抽調精兵強將,成立"紅星重卡"項目組,陳樾任總設計師!"
接下來的十天裡,陳樾幾乎住在了設計室。他白天帶著技術員們討論方案,晚上則通過係統優化設計細節。4月15日淩晨,當他把最後一張傳動係統圖紙完成時,手指已經磨出了血泡。
"陳工,您這圖紙..."年輕技術員小王捧著剛曬好的藍圖,眼睛瞪得溜圓,"連駕駛室的煙灰缸都設計好了?"
陳樾笑了笑:"細節決定成敗嘛。"實際上,他是故意在這些無關緊要的地方也畫得極其詳細,這樣就不會有人懷疑圖紙的來源了。
4月25日,第一版設計終於完成。在項目評審會上,陳樾展示了"紅星重卡1型"的模型。這個鐵皮打造的小家夥雖然粗糙,卻讓在場的工程師們愛不釋手。
"老陳,你這個發動機布局太巧妙了!"動力組張工程師指著模型說,"維修空間比毛熊卡車大了一倍不止。"
"油耗數據可靠嗎?"財務科長老李推著眼鏡問,"你說比同類車省油30%,這..."
陳樾早有準備,拿出一疊計算稿:"這是根據發動機參數推算的,當然具體還要看實測。"
三天後,趙廠長興衝衝地闖進設計室:"批下來了!上級同意咱們新建卡車分廠,地址就選在鐵西區那片空地!"
陳樾長舒一口氣。他最擔心的就是生產場地問題,現在總算解決了。
4月30日,陳樾將整理好的全套圖紙移交生產部門。技術部的老工程師們圍著這些圖紙,像鑒賞藝術品一樣嘖嘖稱奇。
"這公差標注...太精細了!"
"看看這個差速器設計,簡直絕了!"
"陳工,您在國外學的真是汽車製造?"
陳樾笑而不答,隻是叮囑道:"樣車試製一定要嚴格按圖紙來,每個零件都要質檢。"
五月的奉天春暖花開,新落成的卡車廠房裡熱火朝天。來自全國各地的技術工人聚集在這裡,每天工作十二小時以上。陳樾穿梭在各個工位之間,隨時解決技術難題。
"陳工,這個缸體鑄造總有氣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