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解決電力缺口_鷹醬放了一個瘋子,兔子挺起脊梁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78章 解決電力缺口(1 / 2)

1956年1月的大連,寒風像刀子一樣刮在臉上。陳樾裹緊棉大衣,站在大連造船廠的變電站外,眉頭擰成了一個疙瘩。廠區裡,一半的機器都停了工,工人們三三兩兩地蹲在車間門口抽煙。

"又停電了?"陳樾問匆匆趕來的廠長。

廠長搓著凍得通紅的手,哈出一口白氣:"這已經是這周第三次了。現在全廠隻能保證"泰山號"項目的用電,其他車間輪流停工。"

走進昏暗的廠長辦公室,陳樾看到牆上貼著的電力分配表上畫滿了紅叉。"情況有多嚴重?"他問道。

"非常嚴重。"廠長苦著臉遞過一份文件,"現在全廠每天隻有8小時供電,而且電壓不穩,精密機床根本沒法用。"

文件上的數字觸目驚心:大連地區電力缺口達到40%,全國主要工業城市平均缺口25%。陳樾的手指輕輕敲打著桌麵,發出沉悶的聲響。

"帶我去看看發電機組。"他突然站起身。

廠區西北角的發電站裡,兩台毛熊產的3萬千瓦機組正發出吃力的轟鳴聲。陳樾繞著機組轉了一圈,發現工人們正在手工添加煤炭。

"熱效率太低。"陳樾蹲下身,摸了摸排氣管,"連30%都不到。"

廠長歎了口氣:"這還是去年新進口的毛熊最新型號。"

陳樾沒說話,悄悄啟動了科技係統的掃描功能。藍色的光幕在他眼前展開,將整個發電站的設備一一掃描入庫。在係統知識庫裡,這些老舊的毛熊式機組立刻與他在鷹醬掃描的西屋公司機組形成了鮮明對比。

"我要去全國主要電廠看看。"離開時,陳樾對廠長說,"一周後回來。"

接下來的半個月,陳樾跑遍了東北、華北的十二座主要火電廠。每到一處,他都以檢查工作為名,用係統將整個電廠掃描個遍。在鞍鋼自備電廠,老廠長帶著他參觀時自豪地說:"這可是毛熊專家親自指導建設的,全國最先進的電廠!"

陳樾看著那些粗笨的設備,心裡直搖頭。這些所謂的"先進"電廠,熱效率普遍不到30%,機組故障率高得嚇人。更糟糕的是,由於設計缺陷,很多電廠連基本的防塵措施都沒有,鍋爐房裡煤灰彌漫,工人們都戴著厚厚的口罩工作。

最後一站是北京第一熱電廠。參觀結束時,電廠總工拉著陳樾訴苦:"現在北京城裡工廠越來越多,我們這三台機組24小時滿負荷運轉也供不應求。昨天變壓器都燒了一台!"

回到大連的火車上,陳樾閉目養神,實際上正在係統知識庫裡對比著美蘇兩國的發電技術。鷹醬西屋公司50年代初期的機組已經能達到35%的熱效率,而毛熊最新型號還停留在28%左右。

"必須設計我們自己的機組。"陳樾暗下決心。

1956年2月1日,一紙調令將全國80多位電力專家集中到了大連。第一次會議上,當陳樾提出要設計12萬千瓦機組時,會議室裡炸開了鍋。

"開什麼玩笑!"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專家拍案而起,"毛熊最先進的機組才5萬千瓦!"

"是啊,我們連3萬千瓦的機組都造不好,還想搞12萬的?"另一位專家附和道。

陳樾不慌不忙地打開投影儀(這是他從係統裡複製的簡易型號),放出了一組數據:"這是鷹醬西屋公司1946年的技術參數,單機容量已經達到10萬千瓦。"

專家們安靜下來,盯著屏幕上的數據圖表,有人開始小聲討論。陳樾趁機調出係統知識庫裡的資料,在腦海中快速整合著鷹醬毛熊兩國的技術優勢。

"我們可以分三步走。"陳樾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寫下計劃,"第一步,消化吸收現有技術;第二步,進行關鍵技術創新;第三步,完成整體設計。"

會議從早上八點一直開到深夜。散會時,大多數專家雖然仍有疑慮,但已經願意嘗試這個"瘋狂"的計劃。

接下來的一個月,設計組進入了瘋狂的工作狀態。陳樾將專家們分成鍋爐、汽輪機、發電機、控製係統等八個小組,每個小組都配備了最優秀的工程師。他自己則像個救火隊員,在各個小組間來回奔波,解決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

二月中旬的一個雪夜,鍋爐組的張工闖進陳樾的辦公室,手裡拿著一張被揉皺的圖紙:"陳工,這個過熱器設計無論如何都達不到要求!"

陳樾盯著圖紙看了一會兒,突然眼前一亮:"試試螺旋管結構。"他在草圖上快速畫出一個新穎的布局,"這樣既能增加受熱麵積,又能減少阻力。"


最新小说: 亮劍:我,李雲龍眼中的敗家子! 我在港娛吃瓜看戲 藍色風車 桃源絕世醫神 荒島活閻王:我成了她們的唯一信仰 鬥皇傳說1雙神風雲 魔君?不,我是魔王 天師訣 凡諭 抱歉,我也是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