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晨光中的房源表
清晨六點五十分,手機在床頭櫃上震動,像隻不安分的甲蟲。是劉阿姨的語音,鄉音裹著晨露的濕意:“小周啊,昨天那套一樓房,老頭子說光線暗,今天再找三套亮堂的,最好帶個小院子。“
我盯著天花板的裂縫歎氣,指尖敲出“好的劉阿姨“。這是她本月第六次換需求,從“離菜市場近“到“鄰居是本地人“,再到“必須帶小院“,我的房源記錄本寫得像本厚厚的地方誌,每一頁都藏著瑣碎的期盼。
穿襯衫時,領口蹭到昨天夾在文件夾裡的房源表,紙邊毛刺刮得脖子發癢。那是陪張總簽合同時夾進去的,他太太非要加條“陽台禁止晾曬內衣“,我和法務爭了半小時,補充條款寫得密密麻麻,像篇微型小說。當時望著窗外“墨香書齋“的招牌,心裡直羨慕——開書店多好,不用應付這些無理要求,每天和書打交道,清靜又體麵。
“墨香書齋“藏在老巷深處,木質招牌漆掉了大半,卻透著股時光的韻味。老板是戴圓框眼鏡的老先生,總穿件洗得發白的中山裝,坐在藤椅上翻書,陽光透過雕花木窗落在他身上,像幅泛黃的老照片。有次路過,聽見他對顧客說:“這本《圍城》是修訂版,多了三頁注釋。“語氣平緩得像流水,哪像我,整天掛在嘴邊的是“您看這采光真無可挑剔“。
地鐵裡被擠成罐頭裡的沙丁魚,公文包壓得肩膀生疼。旁邊背帆布包的學生捧著《百年孤獨》,書頁卷了角,卻看得入神。刷工作群時,林姐發消息:“劉阿姨侄子做裝修,她可能想砍價,留意著。“下麵跟著小張的回複:“收到林姐,這就查市場價。“
到店時,小張正對著電腦啃包子,鍵盤沾著醋漬。“周哥,臨江苑業主又漲價了。“他把包子餡蹭到房源表上,“租房的大學生最多出兩千,業主非要兩千二。“看他急紅的眼眶,突然想起剛入行的自己,為五十塊中介費和業主爭到臉紅脖子粗。
老吳端著搪瓷杯走過,看見我手裡的需求表直搖頭:“這老太太不好伺候,上次說窗簾顏色不吉利,非要房東換了才肯簽。“他呷口茶,“不過開書店也不易,昨天修書架,見"墨香書齋"的老先生偷偷抹淚,進的新書被雨淋濕了。“
才想起上周暴雨,書店門口堆著塑料布蓋的箱子,當時以為是暢銷書,原來裡麵藏著這樣的心疼。
上午帶劉阿姨看了三套帶院的房,她全程拄著拐杖敲地麵。“院子太小,老頭子的花擺不下。“拐杖指著牆角,“牆皮掉得厲害,住著不踏實。“我蹲下來看,不過是正常老化,卻被她說得像危房。
劉阿姨的老頭子跟在後麵,臨走時突然對我笑:“小夥子,辛苦你了,老太婆就是事兒多。“他的笑容裡藏著歉意,像老巷深處的微光。
回店路上,林小滿發消息:“新烤的蔓越莓餅乾出爐了,下班來拿。“後麵加了個笑臉,“昨天見你臉色不好,吃點甜的提神。“字裡行間的溫度,像剛出爐的麵包。
路過“墨香書齋“,老先生正在門口曬書,泛黃的書頁攤開,像一群曬太陽的蝴蝶。他看見我,揮揮手:“小周,進來喝杯茶?“我猶豫了一下,還是走了進去。
書店裡彌漫著舊書味,混著點檀香,像時光的味道。老先生泡了杯綠茶,茶葉在玻璃杯裡慢慢舒展。“看你愁眉苦臉的,遇到難纏客戶了?“他指著《菜根譚》,“‘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年輕人,彆太較真。“
我望著書架上整齊的書,突然覺得它們像安靜的朋友,不會挑剔你,不會提要求,隻要你願意讀,就願意陪你。
中午吃盒飯時,小張湊過來:“周哥,大學生願意加五十,業主還是不同意。“他把肉夾給我,“我媽說吃虧是福,可這五十塊對他也是錢啊。“老吳走過歎氣:“都是為了生活,誰也不容易。“
下午帶剛畢業的女孩看合租公寓,她背著巨大的行李箱,裝著全部家當。“想找離公司近的,通勤不超過半小時。“眼睛裡閃著對未來的憧憬,像剛拆封的新書。
看她小心翼翼問“能不能月付“,突然想起自己剛畢業時,住隔斷間,夏天像蒸籠,冬天像冰窖。那時候最羨慕的,就是能在窗明幾淨的地方工作,比如這家“墨香書齋“。
五點半,王總監叫我進辦公室,業績考核表上,我的名字後麵畫了個問號。“小周,劉阿姨這單黃了,績效獎金就懸了。“他指著窗外老巷,“你看那家書店,看著清靜,其實天天愁客源,做生意都不容易。“
走出辦公室,見小張給大學生打電話,語氣軟得像棉花:“同學,我再跟業主說說,你彆急。“陽光照在他身上,像鍍了層金邊。
下班路過“墨香書齋“,老先生正關店門,手裡捧著《三國演義》,看得入神。我站在門口看了會兒,他翻書的動作很慢,指尖在書頁上輕輕摩挲,像撫摸老朋友的手。突然覺得這樣的生活真好,不用應付誰的壞脾氣,隻用和書打交道。
二、書架間的時光
回到家已近八點,從冰箱拿出昨天的蛋炒飯,微波爐轉了兩分鐘,香味混著焦味飄出來,像我此刻的心情。吃著炒飯,想起老先生翻書的樣子,想起書架上整齊的書,想起書店裡安靜的時光。如果能換種生活,每天整理書架,和讀者聊聊天,不用對著劉阿姨的拐杖賠笑,該多好。
這念頭剛冒出來,後頸突然發麻,像小螞蟻順著脊椎爬——和前幾次穿越時一模一樣。以為是累了,想翻身,身體卻動彈不得,眼皮越來越沉。
再睜眼時,鼻尖縈繞著舊書味,混著檀香,像走進了時光隧道。低頭一看,自己坐在藤椅上,穿件洗得發白的中山裝,袖口磨出毛邊,手裡捧著《三國演義》,書頁邊緣卷了角,像展翅的蝴蝶。
更驚的是抬手——這雙手布滿老年斑,指關節有些變形,翻書時卻異常靈活,絕不是我那雙握鼠標、指節突出的手。書架上的書擺得整齊,分類標簽用毛筆字寫著,墨跡有些褪色。
“陳老先生,這本《紅樓夢》還有新的嗎?“穿校服的小姑娘站在書架前,手裡捧著本封麵破損的書。我張了張嘴,喉嚨乾得像砂紙,卻發出蒼老的聲音:“沒了,這是最後一本,不介意的話,我給你包上書皮。“
小姑娘笑著點頭,我起身拿牛皮紙,卻差點被藤椅絆倒。這具身體的膝蓋不好,走路有點打彎,像台生了鏽的機器。原來老先生的從容背後,藏著這樣的不便。
給小姑娘包書皮時,手指抖得厲害,牛皮紙在手裡像不聽話的小鳥。她看著我笑:“老先生,您慢點兒,我不急。“才想起她是常客小雅,每天放學都來借書。
“今天的《讀者》到了嗎?“穿工裝的男人走進來,嗓門大得像喇叭。我指著角落的雜誌架:“到了,最後幾本在那兒。“他拿起一本,突然皺眉:“怎麼有頁皺了?“我剛想解釋是運輸時壓的,他已經把雜誌扔回架上:“算了,不買了。“
看著他揚長而去的背影,突然覺得委屈。我們小心翼翼對待每本書,卻還是會遇到這樣的挑剔。就像我帶看的房子,明明打掃得乾淨,卻總有人挑出各種毛病。
中午來個收廢品的,指著角落的舊書:“陳老先生,這些廢書賣給我吧,一斤五毛。“我看著那些書,有些缺頁,有些封麵破損,卻是我一本本攢的寶貝。“不賣,“我搖頭,“我留著有用。“
收廢品的撇撇嘴:“留著占地方,不如換點錢。“他的話像根針,刺得心裡發疼。這些書裡藏著多少故事,多少時光,怎麼能當廢品賣呢?
下午三點開始整理書架,爬上梯子時,膝蓋疼得厲害,每上一步都像踩釘子。書架頂層的書積了厚灰,我用雞毛撣子輕輕拂去,灰塵在陽光下飛舞,像群快樂的精靈。突然明白,老先生每天曬書不是為了好玩,是為了讓這些書能多活幾年。
整理到武俠區,發現少了本《射雕英雄傳》。翻遍整個書架都沒找到,心裡咯噔一下——肯定被偷了。這是本月丟的第三本,上次是《西遊記》,上上次是《水滸傳》。
小雅放學來借書,見我愁眉苦臉:“老先生,是不是又丟書了?“我點點頭,她突然從書包裡拿出《射雕英雄傳》:“是不是這本?昨天看見有人塞到草叢裡,我撿回來了。“
看著失而複得的書,眼眶突然發熱。原來這世上,還是好人多。就像我帶看時遇到的客戶,雖然有些挑剔,但也有人會說句“辛苦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