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雖說以上這些已經足夠震驚,但更讓他們感到荒謬的還在下麵。
寧福兩省聯軍攻打吳省軍的戰爭就發生在海都一帶,自然是無人不知,戰爭爆發後人人自危,生怕軍隊會打進城區。
現在通過報紙他們才得知這場戰爭已經平息,達成和談停火協議。
而促使戰爭結束的主要原因竟然是陳卓率領警察部隊從崇興縣趕過來,武力調停了這場三方軍閥參與,軍隊加起來足有十餘萬,波及寧吳兩省的大戰。
接連的震撼幾乎讓這些人失去驚訝的表情,他們心裡隻剩下一個念頭。
這踏馬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陳卓在那邊剿滅土匪,打擊罪惡也就罷了,現在居然告訴他們,寧省軍也是被陳卓滅掉的,其它軍閥因為畏懼他隻能選擇停火,這就有點過分了。
他們都知道陳卓很能打,槍法也很厲害,但這踏馬能是消滅幾萬大軍的理由?
而在所有看到這篇報道的人都在或震驚或不解的時候,人在崇興縣的陳卓,已然拿到海都市送來的委任書。
任職海都市警察局長的任命從即日起生效,授銜一級簡任官,職權管轄範圍包括除了租界以外的海都市各區各縣。
除此之外,他還兼任崇興四縣的警備司令,擁有這一地區的絕對任命權。
不過看完任命書,陳卓倒是沒啥反應。
彆人眼裡可能是一步登天,但在他看來也就那麼回事。
畢竟這些官職再大也是虛的,最重要的是他手上有兵有槍炮,所以才能換來這些。
如今經過新一輪擴張,陳卓手下的警察部隊已經達到八千餘人。
同時為了更好的掌控地盤,他還專門從這八千人當中挑選出一些具有訓練指揮才能的人才,分彆派往崇興四縣擔任軍事長官,從當地挑選適齡青壯組建警備團。
陳卓手下兵員雖然各個精英,能夠以一敵十,但人數較少是個問題,一旦出征就會導致後方空虛無人駐守,所以需要招募一些二線部隊為自己效力。
由於陳卓這段時間在四縣積累了大量聲望,招兵令一經發出便立刻引來大量人員踴躍報名。
他也並未照單全收,從四縣及俘虜部隊中挑選身家清白,無較大罪惡的青壯,共計招募兩萬餘人。
雖然這些人不是從係統招募出來的,無法確保百分百忠誠,但警備團長官全部由陳卓親信擔任,會給他們經常洗腦。
再加上警備團的主要職責是駐守地盤,並不與主力部隊混淆,倒也不怕會出什麼幺蛾子。
至於警備團的武器裝備則全部來自先前對寧省軍的繳獲,雖然算不上精良,但放在地方武裝上麵絕對綽綽有餘。
這樣一來陳卓的勢力算是基本成型,接下來就該是走馬上任了。
他很是期待,畢竟海都市內外可是有不少人對他很不服氣。
當時陳卓讓周福生帶話給海都市那幫高層後,立刻遭到絕大多數官員反對。
先不說他這個人的危險程度,區區一個縣警局長妄想直接升任總局長,根本沒有半點說服力。
這就使得一向喜歡以理服人的陳卓,隻能派人逐個找上那些不肯同意的家夥。
等到第二天,大家口風就全變了,紛紛表示支持陳卓上位,那位先前死活不肯辭職的警察局長更是乖乖調任走人。
但事情到這一步也並未結束,任命警察總局長一職,並非海都市完全說了算,還要經過大夏內閣的認可。
而這一彙報剛到那邊,就被內閣大臣直接否決。
被陳卓消滅的其中一方可是他們派係的人,怎麼可能讓他升遷,甚至還發來電報問責。隻不過內閣那邊對這裡掌控力度不夠,對這邊實在是輻射不到,幾經拉扯最後也隻能默認他當選警察局長之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