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著那扇緊閉的窗戶,又看了看旁邊人來人往,不斷有學生和老師進出的大門,嘴角,反而勾起了一抹弧度。
“規矩,是死的。”
“人,是活的。”
他拉著還有些發懵的高建國,走到了大門旁邊的一棵大樹下。
“高技術員,咱們就在這兒,討論一下技術問題。”
“啊?”高建國更懵了,“在這兒討論?”
張耀沒解釋,而是直接從隨身的布包裡,掏出了那幾朵用油紙包著的,頂級的乾木耳。
他故意提高了聲音,用一種既像請教,又像爭論的語氣說道:“高技術員,你說咱們這個菌株,最大的優勢是口感爽脆,肉質肥厚。但我發現一個問題,在進行二代轉接培育的時候,雖然生長速度快了,但脆度卻下降了大概百分之五!這是不是意味著,它的優良性狀,在無性繁殖中,出現了退化?”
“還有,我們用土法培養,菌包的汙染率高達百分之二十!其中最大頭的,就是青黴素和鏈格孢黴!這個問題不解決,根本無法大規模生產!”
張耀的聲音,不大不小,剛好能讓從大門口經過的人,清晰地聽到。
他說的,全是專業術語。
什麼“二代轉接”,“性狀退化”,“青黴素汙染”……
高建國一開始還沒反應過來,但聽著聽著,他眼睛猛地一亮!
他明白了!
張耀這是在“釣魚”!
用最專業的術語,最核心的技術難題,來吸引真正懂行的人!
高建國也是個技術癡,被張耀這麼一引導,瞬間就進入了狀態。他也顧不上什麼環境了,立刻就和張耀激烈地討論了起來。
“對!性狀退化是肯定的!任何優良菌株,在多次轉育後,都會出現這個問題!唯一的辦法,就是進行組織分離,重新提純複壯!可我們沒有那個條件啊!”
“至於汙染問題,根源還是我們的滅菌不徹底!高壓鍋的壓力和溫度,都達不到醫用標準!而且沒有無菌接種環境,空氣裡的雜菌太多了!”
兩個人,一個提問,一個解答,越說越投入。
他們就像是兩個癡迷於技術的瘋子,完全無視了周圍人投來的異樣目光。
很快,他們的“表演”,就起到了效果。
一個戴著厚厚眼鏡,穿著白大褂,看起來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從大門裡走了出來。他本來行色匆匆,但聽到張耀和高建國的對話,腳步,卻不自覺地慢了下來。
當他聽到“菌株性狀退化”和“青黴素汙染”這些詞的時候,他猛地停下了腳步,轉過頭,用一種驚疑不定的目光,看著樹下的兩個人。
他推了推眼鏡,走了過來。
“兩位……是哪個單位的?”年輕人開口問道,語氣裡帶著一絲好奇和警惕。
高建國一看有戲,正要開口。
張耀卻搶先一步,把手裡那朵比巴掌還大的木耳,遞了過去,臉上帶著山裡人特有的淳樸笑容。
“同誌,你好。我們就是山裡種地的農民。這是我們自己種出來的木耳,想找個專家給看看,這玩意兒,到底是個啥品種。”
年輕人本來還帶著一絲戒備,可當他的目光,落在那朵木耳上時,他的瞳孔,猛地收縮了!
作為微生物學專業的研究生,他一眼就看出了這朵木耳的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