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精靈女王貝莎莉婭·安科萊尼西亞,因為她的宮廷花園種滿玫瑰的緣故,又被人稱作“玫瑰女王”。
艾爾琳娜很討厭這個女人。
她們有很多共同之處:身份高貴,優雅美麗,實力強大,以及對下位者的蔑視,讓艾爾琳娜如厭惡往昔的自己般,始終厭惡著玫瑰女王貝莎莉婭。
貝莎莉婭是上任女王的直係後裔,幼時被送到光明教諭院當貞女,這意味著她從一開始就被其母親所舍棄,成為了王庭與光明院妥協的犧牲品。
等到異鬼來襲,世界進入英雄時代。暗精靈女王以及她的所有子嗣,均在同一時間遭到拜屍教徒的刺殺而死。唯獨在光明院的貝莎莉婭僥幸身免,她也就成了繼任女王的唯一人選。
考慮到後來的玫瑰女王,確實表現出了對權術和陰謀的獨特愛好,因此也有曆史學家認為所謂“拜屍教徒的刺殺”,很可能隻是用來掩蓋她發動了宮廷政變的隱晦說辭。
借由“團結諸國,抗擊異鬼”的政治正確,貝莎莉婭奪取女王冠冕之後,很快就掌握了絕對的軍事力量,並且在王朝內部進行了二十餘次大大小小的政治清洗。
拉攏、分化、收買、暗殺,不擇手段地排除異己,打得三家大貴族全部對她俯首稱臣,實現了暗精靈曆史上極其少見的高度集權。
在執政的最後幾年,玫瑰女王開始對光明教諭院下手,宣布“神權不得高於君權”。
然後她就神秘失蹤了。
女王之位由她的侄女所繼承,因為玫瑰女王幼時就任貞女時,曾經向聖靈許下誓言,“絕情棄性,至死方休”,因此終生沒有留下任何有繼承權的子嗣。
曆史學家依舊對這種說法表示懷疑:貝莎莉婭很可能死於光明院的刺客之手,正如她的母親和姐姐們那樣,隻是對外偽稱失蹤,語焉不詳。
“你怎麼知道她最終死在鹽島?”艾爾琳娜懷疑問道。
“我有一些朋友。”雷恩慢條斯理地說道,“他們很喜歡研究各大王國的曆史背景,從中尋找任何可能有用的蛛絲馬跡。”
“他們充分討論過後認為,玫瑰女王不可能在國內遭到襲擊,因為當時她身邊的護衛數量極其誇張,光明院的刺殺並沒有任何成功的可能。”
“除非玫瑰女王離岸登船,護衛部隊就不可避免地被分散到多艘船隻上去,這樣便有了可趁之機。”
艾爾琳娜沉默片刻,說道:
“如果貝莎莉婭要去海外,那麼隻可能是前往寶石列島,訪問那裡的高精靈王族。”
“她最先訪問的應該是位於大陸的四境交界處,即先祖精靈帝國的首都。”雷恩悠然說道,“然後走陸路穿過南境,進入河灣省,來到豐饒地的長水入海口,登船之後前往外海,途中就需要穿過鹽島。”
“而你打算找到她的埋骨之處。”艾爾琳娜冷冷說道,“將她徹底複活起來——就像是你對我做的事情那樣。”
黛婭呆呆地看著艾爾琳娜,嘴巴不由自主地張大了。
啊,這……所以艾爾琳娜,你其實是……
“你應該清楚,僅僅以你我兩人的實力,絕無可能對付異鬼大軍。”雷恩拿起茶杯喝了一口,沉穩說道,“我們需要更多的人手。”
艾爾琳娜沉默下來。
仔細盤算,複活貝莎莉婭的好處有很多。哪怕不考慮她的權術手段,她本人也精通劍術、毒素以及火焰係法術,是一位實力極其強勁的古代英雄,可以在抗擊異鬼方麵做出極大貢獻。
對艾爾琳娜而言,籠子裡多一隻被困的鳥,雙方肯定是有合作基礎的,總比她一個人單打獨鬥要好。
然而。
褻瀆已經安眠的亡魂,對死者本人其實是極大的折磨。
儘管艾爾琳娜很討厭貝莎莉婭,卻也無法說出“那就把她複活吧”這種自私自利的話,隻能用沉默表示無聲的抗拒。
雷恩也不出她的預料,直接無視了她的態度,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