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坤的電影她覺得很不錯,而且製作費估計才兩百多萬,也太便宜了。她大手一揮,說她可以投資200萬。
李景坤怎麼可能會接受,真當他是軟飯男啊?
“可是我說出去的話也要做到啊。”
“我這電影有可能也是拍著玩的,不一定能上映,不一定能賣得出去,到時你的投資可能會打水漂,還是算了。”
“不會啊,劇本寫得很好,而且你短劇都賣出去了。”
“沒事,其實兩三百萬現在我還掏得起。”短劇賣了140萬,存款幾十萬,新書上市後,最少也能收入六七十萬吧?
最後趙恬恬說:“不然你幫我寫一兩首歌吧,我們電影也需要主題曲。”
“不好吧?”
說實話,有點心動了,寫歌總比寫一本小說快和容易啊。就是冤大頭……嗯,肯花30萬買歌的人不好找啊。
“是真的啊,而且還可以給你漲一點,算在製作費裡麵就行了。”
製作費3000萬呢,兩首歌才多少錢。
“上次你們公司的人不是覺得30萬太貴嗎?”
趙恬恬說:“一開始肯定有人覺得貴,後來誰會說貴了?其實之前就想找你幫我再寫一兩首了,就怕你不願意,因為我知道你們創作人其實也挑歌手。也就是現在看你缺錢,想趁火打劫罷了。”
這也是實話,國內創作人不多,大多數出名的作曲人都有固定合作的歌手,很少賣給其他人。是的,他們當然也挑歌手,好的歌手也可以帶動自己的名氣。
也有少部分創作者不缺錢,給彆人寫歌完全看自己心情,看你跟他關係好不好,比如周奶茶。
所以趙恬恬有錢也不一定能買到好歌,就跟她有錢拍電影,也不一定能拍出好片一樣。
也就是她跟李景坤認識,才有機會拿到一兩首好歌。所以真的是互惠互利的。
······
“寫得挺好啊,什麼時候寫完的?之前沒聽你提起要拍新作品。”
花了一個晚上的時間,把李景坤的劇本看完後,蘇誌軍跟他說。
“其實每年都有做一些小的規劃,在拍《騰空的日子》之前就有拍電影長片的想法了,隻是用要拍部短劇過度一下。”
汗,總不能真的一天到晚在刷圍脖吧?正事也得做。
“行,如今我也不說太急躁什麼的了,你做的挺好,比同齡人都好,所以我也不過分操心了。”蘇誌軍說,“這部電影也是打算賣給網站嗎?”
他知道製作費是他自己掏的,而且也是低成本電影。
“電影成本比短劇高很多,但是現在很少有網站願意花大價錢買電影的,所以當然還是得考慮上映才行。”
退一步說,即使沒有發行公司想買,進不了院線,也可以考慮從電影播映權上麵把成本收回來。這也是其他國產小成本電影多年以來賴以生存的路線之一。
蘇誌軍說:“那麼你就得找到發行公司?”
李景坤說:“嗯,走獨立電影的方式,拍完後找發行公司或者參加一些電影節,看能不能打響一些名氣,好讓彆人能看上。”
蘇誌軍想了一下:“京都大學生電影節一般是在4月份開始,現在是10月份,如果你想把電影帶去參賽,那你至少得在4月之前製作完成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