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個獎杯他們拿了,後麵那個獎項大概率沒有了。
總共就兩個提名,主辦方不可能兩個都給吧?
“最佳處女座”的頒獎也安排在最前麵,而且就在最佳新人的後麵。
因此中間又過了一個節目後,很快就公布了這個獎項的得獎作品。
“獲得最佳處女座獎的作品是·······《愛有來生》。”
得,頒獎典禮提前結束了·······
《愛有來生》,俞飛虹自導自演的電影處女作,其實拍得不錯,故事很完整,演員演技也沒問題,但是票房虧慘了。號稱4000萬投資,票房200萬……
所以能拿獎還真不代表能有好的票房,比如管滸之前的電影也一樣,口碑好,也得獎,但沒什麼市場。
題材也很重要啊。
《青春派》還是有市場的,而且符合現在年輕人的口味。
不過節目還是得繼續看下去,隻是後麵幾乎不會有他們這一桌的鏡頭了。
隨後黃博也拿到了“最佳男演員獎”,還好這次不是雙蛋黃了——今晚有多個獎項都是雙蛋黃。
最受歡迎男女演員分彆是黃曉銘和沒到現場的一個著名女演員。
後麵沒有他的鏡頭,如果有粉絲隻為了看他的話,後麵的部分可能看得會有點鬱悶。
不過今晚的收獲還是蠻不錯的,一個在校生拿了電影獎,還是蠻吸引人的眼球的。
於是第二天各大門戶網站在報道此次電影節的時候,也少不了給他一些報道。
“京影在校生作品獲獎,《青春派》秦俊捷拿最佳新人。”
“李唐王攜電影處女作亮相京城大學生電影節。”
“《家鄉兒女》秦俊捷獲獎,斬獲電影節最佳新人。”
“小說電影兩開花,李景坤電影處女作得獎。”
京影的校園當然也很快傳遍了,即使隻拿到一個獎,但至少代表人家的作品得到了彆人的認可。已經成熟到能夠進入大眾視野中了。
大二就能自己拍電影拿到大獎,牛啊!
是的,他也成了京影牛人中的一個了。
······
既然拿到一個大獎了,目前電影名氣也有,早就可以開始找發行公司,或者等發行公司找上門了。
魔都國際電影節入圍的概率可能會小一點,而且現在安排上映日期的話,也不影響繼續參選電影節,因為電影節舉辦之前,電影應該還沒到上映時間。
當然,剛拿到獎了也不一定能賣到錢,但是他選的題材又不冷門,相反的還比較受年輕人喜歡,所以正常運作一下還是能賺錢的。
不過現在他是有公司的人了,聯係發行公司這種事可以不必親力親為,所以第二天也正常來上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