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就是在赤裸裸的數據出來的那一刻,才是徹底的將夏深最後的那一絲堅守給直接打入了淤泥裡。
那些收入,都是一夜之間帶來的。
也正是這些收入數據,充分證明了,一首傳唱度高的歌,到底有多值錢,到底能帶來多麼可觀的收入。
完全可以這麼說,隻要一個音樂人,一個歌手,這輩子能有一首被人傳唱,數據爆炸的歌,就能夠保證一輩子衣食無憂,保證一輩子過著優渥的生活。
甚至可以稱得上真正的‘養老保險’。
甚至一首歌能賺一個小目標的,也不是沒有。
可是真正的現實是什麼樣的呢?
那就是....對於大部分從業者來說,可能連踏過一條溫飽線都是很難的事情。
能一首歌吃一輩子的人,有多少?兩隻手能數完吧?
又有多少人是真正靠這一行吃飽飯喂飽自己的?
其實絕大多數人都是徘徊在一條無人問津的赤貧線以內,他們的作品沒有人聽,沒有數據,更加談不上養活自己。
要不是因為那位名為‘田敏’的學長改編了一下這首歌,然後用來當自己的短視頻BGM,其實夏深也是屬於後者的行列。
甚至於因為自費製作這首歌,他投入了自己的所有身家,去任性的賭一把。
在賭輸了的前提下,倘若這條路的未來對於他而言是渺茫的,那麼,他如何在能夠保證自己溫飽的前提下,去真正的幫助到家裡?
彆說蓋房子了,自己家那座飽經風霜的平房再過幾年能不能不被評為危房都是未知數。
他又如何解決自己的身後事?自己的未來又該如何?
很顯然,最終大抵隻有兩條路。
要麼,一條道走到黑,拋棄一切,就算餓死,也直接往南牆上一頭撞過去。
最後把自己搞得人不人鬼不鬼的,最後半生回眸,發現自己一事無成。
要麼,趁早轉行,文憑吃灰,遠離這個不適合自己的行業,去進行彆的行業,做彆的事情。
隻有這兩條路。
這個行業大抵就是如此,兩極分化異常嚴重。
又或者也可以說,所有但凡和藝術沾邊兒的行業都是如此的,能過上溫飽線的,就已經是那0.1%的人。
剩下的99.99%的人,都在溫飽線以下。
如果是在看見賬單之前,夏深還可以說,能暫時對現狀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但是直到賬單的出現,給他的一切堅守都帶來了巨大的衝擊。
市場也間接的告訴了他,這個行業或許真不和他想象的一樣。
你有異世界的金手指又能咋滴?
那咋啦?
真以為市場變成現在這個樣子,真的是從業者做不出好東西嗎?真的是他們隻會寫這種歌嗎?
當然不是,這世界上有那麼多人,搞音樂的人也那麼多,想找出一些會寫歌,有才華的人還不簡單嗎?
但是君不見你去各大音樂軟件上翻一翻,翻一翻那些沒人聽的小眾歌手和小獨立音樂人,他們一直在做的東西,質量不高嗎?
很高,出乎意料的高。
田敏不會正經寫歌嗎?
身為滬上音樂學院高分畢業的專業科班生,並且能夠依靠自己做出一個數百萬粉絲的賬號,在如今的互聯網混的風生水起的人。
他主要的特點就是抽象的同時,唱功還十分牛逼。
他難道不會正經搞音樂嗎?
當然不是,真要論專業的話,田敏比絕大多數人都要專業。
事實上,在真正見到田敏之後,這一點才讓他感受的更加直觀!
是的,最終,在第二天,夏深還是第二次去到了視效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和田敏見了一麵,他真正見到了那位齊亦祥曾經推崇備至的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