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明是接到林颯的電話,連夜收拾行李趕來的。
他提著一個舊皮箱,裡麵塞滿了他的專業書籍和厚厚的筆記本,懷著一顆朝聖般的心,踏入了青龍山的地界。
然後,他就和幾天前的錢振國院長一樣,被徹底鎮住了。
如果說錢院長看到的是一幅宏大的戰爭畫卷,那麼孫明這個專業人士,看到的則是畫卷之下,那令人頭皮發麻的細節。
他被特批進入了那個臨時指揮棚。
一進去,他的目光就被鋪在幾張長桌上,那一眼望不到頭的巨大藍圖給吸住了。
那不是他所熟悉的,規規矩矩的建築圖紙。
圖紙上,除了常規的鋼筋水泥結構,還標注著無數他聞所未聞的符號和名詞。
“活性生物組織培養層”、“共生型藤蔓加固網絡”、“微循環生態淨化係統”、“地底能量感應矩陣”……
每一個詞,在他的腦海裡炸開。
這哪裡是在建工廠?
這分明是在建造一個活著擁有生命的,科幻電影裡才會出現的未來堡壘!
他顫抖著手,想要去觸摸那份圖紙,卻又怕自己凡人的手指,褻瀆了這份神跡。
而接下來的一幕,更是讓他畢生的科學信仰,開始了劇烈的動搖。
林颯正在和一群肩上扛著將星的軍方工程師,討論一個技術難題。
一位頭發花白,戴著深度眼鏡,一看就是國寶級專家的老工程師,指著圖紙上一個複雜的節點,麵帶難色。
“林總工,按照我們的結構力學模型推算,這個位置的瞬時剪切力,會超過材料的極限閾值。即便是我們軍方最先進的特種合金,也無法保證百分之百的安全。”
孫明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他知道,這是整個建築結構的核心樞紐,一旦出問題,後果不堪設想。
隻見林颯連思考都沒有,清冷的聲音直接響起。
“你們的推算模型,沒有計入生物應激反應的變量。”
她拿起一支紅色的鉛筆,在圖紙上畫了一個圈。
“在這個節點,植入‘金剛藤’的休眠孢子。當外部壓力達到預設閾值時,內部的生物電場會瞬間激活孢子。”
“藤蔓組織會在0.01秒內完成增殖和硬化,形成一個具有超強韌性的複合支撐結構。它會主動吸收和傳導衝擊力,而不是被動承受。”
“你可以把它理解為,給大樓裝上了一塊能夠自主反應的‘肌肉’。”
整個指揮棚,所有工程師,包括那位國寶級的專家,全都像被雷劈了一樣,呆呆地看著林颯。
用植物的應激反應,來做建築的動態防禦係統?
這……這是什麼天方夜譚?
這已經超出了他們所能理解的,所有工程學的範疇!
但不知為何,從林颯口中說出,卻又帶著一種絕對的科學嚴謹性。
孫明感覺自己的膝蓋有點發軟。
他扶著桌子,才勉強站穩。
他看著那個站在圖紙前,從容不迫,指點江山的林颯,心中隻剩下一個念頭。
神。
這絕對是行走在人間的神明。
他之前對林颯的崇拜,僅僅停留在她能催生植物,能創造新物種。
直到今天他才明白,自己是多麼的膚淺。
林颯的能力,根本不是創造幾種神奇的植物那麼簡單。
她是在創造一種全新的,將生命科學與宏觀工程學完美結合的,前所未有的理論體係!
而自己,何其有幸,能夠成為這一切的見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