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明最近的狀態,在旁人看來,近乎瘋魔。
他不再是那個勤懇老實、對林颯言聽計從的助手了。
他眼中燃燒著火焰,混合著求知的渴望,與發現新大陸的狂熱。
種苗培育區,早就成了整個神農基地裡最生機盎然的角落。那些種苗的長勢,完全不能用喜人來形容。
那是野蠻的、充滿侵略性的生命力。
普通的大豆苗,葉片肥厚得能掐出水,根係的穿透力堪比鑽頭。
幾株實驗性棉花,吐出的棉絮飽滿潔白。纖維的長度,肉眼可見地超過了所有已知最優良的品種。
但這些,已經無法再讓孫明感到單純的震驚了。
他現在關注的,是更宏觀,也更本質的東西。
他徹底瘋了。
像個苦行僧一樣,用最笨拙也最虔誠的方式,丈量著這片被奇跡籠罩的土地。
他每天都背著個帆布挎包。
裡麵裝著各種各樣的采樣瓶、溫度計、濕度儀,還有一個永遠不離身的筆記本。
他采集清晨葉片上的露水,分析裡頭的微量元素。
捕捉午後花叢裡飛舞的瓢蟲,用放大鏡仔細觀察它背上星點的顏色和排列。
甚至會在大半夜,趴在地上,耳朵貼著泥土。
就為了試圖傾聽一條蚯蚓翻動土壤時,那微不可聞的生命律動。
數據,海量的數據,全被他記在本子上。
然後,他得出了一個又一個,顛覆他二十多年唯物主義世界觀的結論。
工地區域裡,一隻普通的七星瓢蟲,甲殼的硬度竟然比區域外的同類高出百分之三。
這微不足道的差異,在生物學上已經是天壤之彆了。
一條看起來平平無奇的蚯蚓,分泌的黏液裡,氮磷鉀元素的濃度,竟然比最高效的液態肥料還要高。
它翻出來的土壤,就是天然的、最頂級的有機沃土。
就連空氣,好像都變得不一樣了。
用最精密的儀器檢測,空氣成分沒任何改變。
但所有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普遍都提升了至少一成。
科學的解釋在哪兒呢?
孫明把自己關在三號帳篷裡,對著滿牆的數據圖表,陷入了長久的沉思。
他所有的知識體係,在這些沒法解釋的現象麵前,都搖搖欲墜,瀕臨崩塌。
他想到了神話傳說,什麼洞天福地,靈脈仙山。
難道這裡,就是傳說中的寶地?
可這個念頭剛一冒出來,就被他給掐滅了。
不對,絕對不對。
他猛地站起身,目光穿透帳篷的門簾,望向遠處那座燈火通明的指揮棚。
那裡,才是風暴的中心。
他腦子裡閃過一個大膽到讓他發抖的假說。
如果,這一切異象的根源,不是這片土地,而……是一個人呢?
這個想法,就像一道劃破黑夜的閃電,照亮了他混沌的腦海。
他開始進行一項全新的、更加瘋狂的實驗。
不再把目光局限在動植物上。
而是開始悄悄地、係統地,觀察那個場域的核心——林颯。
他畫了一張巨大的影響圖,把指揮棚當成圓心,用不同顏色的線,標出各種生命體征的異常波動範圍。
很快,他就發現了規律。
這個看不見的、神秘的“場域”,它的覆蓋範圍和強度,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它的中心,不是工地的幾何中心。
而是林颯本人!
她走到哪兒,那個看不見的、充滿生命能量的領域,就跟到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