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燕說起這事就一肚子的火氣。
她嫁來劉家整整二十八年了,從來劉家就沒過過一天好日子。
劉家在他們這一輩中,一共四個孩子,一個女兒三個兒子。
女兒是老大,本來是個很聰明的人,上學的時候成績也還不錯,但因為老一輩重男輕女,覺得女子讀那麼多書也沒用,所以才上到小學五年級就讓其輟學幫忙家裡乾活。
與大姐的遭遇不同,剩下三個孩子老人都有認真送他們上學,就算老大成績不怎麼樣,也是讓他規規矩矩念完了初中。
老三則是家裡幾個孩子中最為調皮搗蛋的那一個。
上學的時候不認真不說,還整天和其他人鬼混,經常惹出不小的麻煩。
劉老頭為了老三那是操碎了心,直接將老三吊在家裡屋梁下抽。
隻是他不記打,最後還是會去惹事。
見他當真不是塊讀書的料,劉老頭也不逼他了,等老三念完小學就不管他了。
老大是個會念書的,可惜是個女娃子,劉老頭不想送,覺得女娃子始終是外家人。
大兒子老實聽話,可惜不是讀書的那塊料,也就勉勉強強念了一個初中,不過在那個年代,能上完初中也是極好的了。
小兒子頑皮搗蛋,一心隻想出去掙大錢,根本無心學習,劉老頭也不得不依他。
唯獨家裡的二兒子不一樣,他的腦子比他大姐更為靈活,是個讀書的料子。
當二兒子考上縣裡的高中後,劉老頭仿佛看到了自家祖墳在冒青煙。
雖然距離考上大學還遠,但他覺得兒子肯定能行。
他一心想著將二兒子給送出來,但他就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除了家裡的那幾畝地以外,他根本沒有其他生錢的法子,而且那幾畝地還要養活這麼一大家子人。
家裡有點錢都拿去供二兒子讀書了不說,劉老頭還壓榨家裡的另外三個小輩。
每年山上可以弄什麼野貨和藥材後,他一定天不亮就催促著三個孩子上山,最後得來的錢也都是用來供老二上學了。
二兒子第一年高考失利,沒考上,他也不想去上大專,非得考大學。
劉老頭也支持,就是苦了家裡麵的人。
這時候已經掀起了打工熱潮,劉老頭把大女兒嫁了,大兒子和小兒子去沿海城市打工了。
女兒嫁出去了也時常補貼家裡送二弟上學,在外打工的大兒子和小兒子更是每個月必須往家裡寄錢回來,就是為了供養二兒子。
好在劉老二爭氣,高中補了一年後,如願考上了國內有名的學校。
隻是上了大學後,花銷隻能是更大了。
家裡麵是榨乾了所有人來養他。
不過眼看著幾個孩子都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劉老頭也得為另外兩個兒子作打算。
隻是沒想到後麵三個兒子都成家後,還是得犧牲另外兩個兒子的家庭,來幫助老二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