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看完李靖的密報,臉色陰沉的能滴出水來。
趙仙羆。
又是趙仙羆。
這個名字為什麼總是陰魂不散?
這些天他本來已經心情大好,可以平靜的全身心投入到處理朝中各項大小事務上麵。
這才多久,趙仙羆的名字又出現在他眼前。
最可笑的是李靖竟然在密報中說,趙仙羆已經成了吐穀渾的新首領,還要請求暫停攻打吐穀渾的計劃,從長計議?
李世民拿著密報走到房玄齡長孫無忌二人麵前。
他將密報撚在半空,眼神冷笑看著兩人道:
“一個被朕趕出大唐的罪民,拖家帶口,十五歲,成了吐穀渾數十萬人的首領?
是慕容伏允和他手底下的十萬大軍全是紙糊的,還是他李靖當朕是三歲小兒?”
見房玄齡長孫無忌兩人不說話,李世民冷哼道:“簡直是一派胡言。”
“即刻擬旨,免去李靖西海道行軍大總管一職,由李道宗接任掌管大軍一切行動。
再命李靖回京,朕要親自問問他,寫這樣一封密報究竟出自什麼目的!”
房玄齡長孫無忌兩人聞言臉色一變,忙道:“陛下不可,臨陣換帥,乃是大忌!”
李世民眯眼看著兩人,臉色冰寒:“所以這封密報,你們信了?”
房玄齡長孫無忌兩人神色一愕,沒有回答。
他們當然難以相信這封密報中說的內容。
可是他們同樣不信,李靖敢欺君。
見房玄齡長孫無忌兩人對於密報上所奏的事情,隻是半持懷疑態度,李世民皺起眉頭神色很是不悅。
他不知道一向精明的兩人,怎麼會在這種事情上犯糊塗。
這種荒謬到三歲兒童聽了都不會信的事情,兩人竟然還有所猶豫?
反正他是不信。
說破天也不信。
李世民來回踱了幾步,突然站定,眼睛直瞅著房玄齡長孫無忌兩人道:
“憑什麼?”
“憑什麼吐穀渾有十萬大軍,要聽從一個十五歲的少年?
就因為他武藝高強?
好。
就算趙仙羆一個人孤身潛入吐穀渾王宮,融合運氣種種可能,擒住了慕容伏允,使得慕容伏允不得不聽命於他。
那吐穀渾的十萬將士呢?其中有不少性格跋扈的名王,這些人會心甘情願聽從一個漢人少年差遣?”
長孫無忌分析道:“這件事聽起來確實極為不合理,可問題是依照趙德楷的說法,還有之後派去兩名使者的說法,吐穀渾境內目前確實就是這樣的情況,包括慕容伏允在內,十萬大軍現在對趙仙羆唯命是從。”
砰!
李世民把臉一沉,將手裡的密報拍在伏案上,眼睛直盯著長孫無忌道:
“無忌,你連這都看不出來?”
“這麼顯而易見的事情,你,還有李靖李道宗他們,竟然看不出來?”
“這分明是慕容伏允聯合趙仙羆做出的假象,說直白點,就是趙仙羆已經投靠了慕容伏允!”
“他嘴上倒是說的好聽,絕不會投靠敵國,絕不會幫助敵國對付大唐。
現在呢,不還是出了邊境,就直奔吐穀渾都城,像一條狗一樣對敵國首領溜須拍馬獻上忠誠?
錚錚傲骨趙仙羆,不過如此!”
想起趙仙羆往昔在大唐百姓心中建立的完美形象,李世民不屑的嗤之以鼻。
緊接著他充滿失望看著長孫無忌房玄齡兩人道:
“朕對趙仙羆投靠慕容伏允並不覺得意外,但朕沒有想到的是,堂堂用兵如神的李靖,竟然連這點詭計都看不明白,竟然向朕請求先撤軍,從長計議?
他是被趙仙羆當初那麼迅捷的殺死高家兄弟還有那個外邦使臣,嚇破膽了嗎?
還有你們兩個,竟然會覺得吐穀渾發生這種荒謬的事,有幾分可能是真的?”
房玄齡終於忍不住開口道:“陛下,按信中內容,先有趙德楷言之鑿鑿,後有兩名使者去伏俟城親身經曆回軍證實,由此可見衛國公並非是看不出這種伎倆,而是…”
李世民臉色陰沉:
“所以你是信了趙仙羆一個勢單力孤,被朕趕出大唐的十五歲少年,一轉眼真成了吐穀渾之主?
好,那你說說,他是使了什麼妖術能做成,天下沒有任何人,包括朕在內,能做到的事情?”
房玄齡看了眼李世民很是冰冷的眼神,知道李世民一直對他當初曾為趙仙羆說話很是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