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江晨十分沉得住氣。
獨立縱隊所有人躲在貓眼洞裡,沒有江晨的命令,誰也不許冒頭。
對於小鬼子的套路,江晨太熟悉了。
小鬼子基於其裝備優勢(火力、機動性)和對八路軍“遊擊戰為主、運動戰為輔”特點的應對,形成了一套相對固定的戰術流程,
核心是通過火力壓製、兵力包抄和逐步推進來摧毀八路軍防禦,具體可分為幾個步驟。
第一,偵察滲透。
日軍會先派遣騎兵、便衣特務或偵察機,偵察八路軍陣地的兵力部署、火力點(如機槍巢、迫擊炮位)、防禦工事(戰壕、掩體、交通壕)及後方補給線。
若發現八路軍主力或重要目標,會標記坐標,為後續火力打擊提供依據。
比如,在華北抗日根據地,日軍常利用漢奸搜集情報,甚至派小股部隊夜間抵近陣地,用擲彈筒試探八路軍火力反應。
第二,火力覆蓋。
進攻前,日軍會集中炮兵(山炮、野炮)、迫擊炮、擲彈筒及重機槍,對八路軍陣地進行持續炮擊或掃射,目的是摧毀表麵工事、壓製八路軍火力,並製造心理震懾。
一般來說,小鬼子先轟擊陣地前沿的戰壕、掩體,再延伸至後方的指揮點、預備隊集結地。
其特點是初期火力密集,試圖在短時間內癱瘓八路軍防禦體係。
緊接著,梯次衝鋒,正麵壓製。
日軍步兵以“小隊(排)”為單位,成散兵線展開,在火力掩護下向八路軍陣地推進。
通常分23波次,第一波試探性衝鋒,利用地形(如土坡、田埂)匍匐前進,吸引八路軍火力暴露位置。
第二波是主力衝鋒,在重機槍、擲彈筒伴隨下,快速突破前沿戰壕,若遇頑強抵抗則轉為近距離交火(拚刺刀、手榴彈)。
同時,日軍深知八路軍擅長依托地形機動,因此會在正麵進攻的同時,派遣12個中隊(連)的兵力,利用騎兵或摩托車的機動性。
沿八路軍陣地側翼的小路、山地迂回,試圖繞到陣地後方,切斷退路並形成合圍。
特彆是在山地戰中,日軍常派“挺進隊”穿八路軍服裝,偽裝成友軍迂回,試圖偷襲指揮中樞。
總之,日軍的進攻套路核心是“火力壓製+迂回包抄+步步為營”,依托裝備優勢打“正規戰”。
而八路軍一般來說,則以“避實擊虛、靈活機動”應對,通過破壞日軍補給線、夜襲薄弱點等方式,抵消其火力優勢,形成了獨特的“陣地遊擊戰”模式。
江晨深知小鬼子的套路,自然也就做足了相應的戰前準備。
轟隆隆……轟轟……轟……
隨著爆炸聲越來越稀,江晨立即指揮道:“小鬼子的三板斧耍完了,接下來得看我們的了!”
“快……”
刷刷刷……
躲在貓眼洞下的獨立縱隊的戰士們快速衝出掩體,進入陣地內。
每個人用最快的速度返回自己的崗位之中,準備戰鬥。
……
吉野這邊。
“長官,我們已經打了5噸炮彈了,要不要繼續?”
吉野掏出望遠鏡定眼一看,507高地好像沒了什麼動靜,於是便說道:“命令,第一步兵大隊,左右包抄合圍507高地。”
“哈衣!”
隨著吉野一聲令下,小鬼子密密麻麻的朝著507高地前進。
……
陣地上。
獨立縱隊的戰士們早已經做好了準備。
投彈組全都手握白磷手榴彈。
“連長,小鬼子上來了!”
“準備……”
“200米……”
“150米了!”
“連長,80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