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太貪心啊。
一上午的時間,青牛默默吃草,陸歌研究神通。
偶爾有些疑惑,青牛都是儘心解答。
等到中午回去吃過飯,又開始論道。
“老李,你神通廣大,應該是知過去,曉未來。”
“那後世之事,你難道不知道?”
以前老聃以普通人的身份相處,陸歌還不覺得有什麼。
但是現在已經知道老聃神通不凡,陸歌總覺得有些怪異。
老聃看了一眼陸歌道:“過去已經發生,難以更改。”
“現在就在腳下,看如何抉擇。”
“而未來變幻無常,並非定數。”
“對你而言,雖現在身在此地,但往後兩千年之歲月,已是過去,已成定數。”
“可對我來說,未來依舊無常,你所知曉的,所經曆的隻是未來無數可能中的一種而已。”
陸歌聽著這話,微微恍然。
時間一日日過去,日子依舊平靜如水。
直至這一日。
“那一日李大遇險,你為何不懼生死,去冒險救他啊?”
論道之時,老聃突然問道。
陸歌微微思索後道:“我來這裡之時,是在那山林之中。”
“若非李大救我,又帶我回家吃飯,我恐怕都已經餓死了。”
“他對我有救命之恩,我自當報答。”
老聃點點頭又問道:“那你就不怕一去不回,被猛虎吞食?”
陸歌坦然笑道:“我若是因為去救他被猛虎吃了,頂多就後悔一時。”
“可我要是不去,往後怕是要後悔一生。”
“我不是道德高尚的聖人,但也絕非知恩不報的小人。”
說著陸歌嘻嘻一笑。
“再說了,我不是還要跟著您學道,修神通嘛。”
“若是道心不安穩,以後還怎麼學道啊。”
老聃笑著點了點陸歌。
“那你現在可明白,之前子丘為何要周遊列國,勸說各國君主止戈了麼?”
話題轉的太快,陸歌有些沒反應過來。
哦,對。
他之前說過,不明白孔子明明學問精深,為何不明白勸說各國君主止戈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情。
“老李,你是說。。。”
“他與我之前見李大遇難時一般?”
老聃點點頭道:“不算完全相同,但也有相通之處。”
“當今天下,禮崩樂壞。”
“子丘一直想要恢複周禮,想讓天下大同,各國止戈,蒼生安寧。”
“這是他的道。”
“你見李大遇險,不忘他的恩情,敢舍身去救,這是你的道。”
“隻不過與你有些不同的是,他此去周遊各國,若是不幸惹惱哪位君主,因此身死,他也並不會後悔一時。”
“反倒是若是沒有去做,沒有去勸說,倒是會如你一般後悔一生。”
“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
“為踐心中大道,自當無畏生死,哪怕隻有一絲渺茫希望,也絕不會放棄。”
陸歌點點頭道:“我懂了。”
老聃繼續道:“當初你有此疑問時,我便可以將其中緣由告訴你。”
“可我沒有這麼做。”
“人教人,是教不會的。”
“唯有事教人,才能深刻。”
“現在也隻是讓你通過李大之事,讓你明悟其中道理。”
“但你之遭遇,終究與子丘不同。”
“未來無常,我隻希望若是有朝一日,你遇到同樣的情況,也能守住本心,奮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