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另一邊。
中途休息的孔子和老聃也一直在看著這裡。
“難怪這位陸小友能入老師之言,果真是有不凡之處的。”
“被誤解,本就是表達者的宿命。”
“能說出這話,足可見他對於大道已經頗有自己的理解。”
孔子微微感歎道。
老聃麵色怪異。
彆人不知道,他還能不知道?
小陸是能說出這種話的人?
不過當著外人的麵,老聃也不能拆陸歌的台。
隻能含糊其辭。
“還行吧,就那樣。”
孔子又看向顏回道:“記我言行,是你的事。”
“如何理解,是後世之人的事。”
“前人哪還能管得了後人如何想?”
“若是被誤解,隻要他理解之意是正非惡,那便足矣。”
“當然若是有人故意曲解,以謀其利,行不正之事。”
孔子微微頓了頓,莞爾笑道:“天下眾生,不知凡幾,豈能皆受愚弄?”
“總會有人秉持正道,重塑乾坤的。”
陸歌也連連點頭道:“沒錯,沒錯。”
“你隻管記就是。”
“後世之人從你記載之中,若是因此受益,那便是你的功德。”
“要是有人故意扭曲其中意思,那是他自己的惡行,跟你也沒關係。”
“到時候他自會受到報應的。”
顏回已經逐漸緩過來了,麵色微微泛紅。
朝著孔子和陸歌一禮。
“是我失態了。”
老聃開口笑道:“心態不行,一點就炸,還得練啊。”
陸歌一愣,這話不是以前自己逗李大時候說的麼?
這老李咋還記住了。
要不說人家是聖人呢,一把年紀了還能過目不忘。
“弟子謹記聖人教誨。”
顏回又是認真朝老聃一禮。
心中暗自反省。
自己這心態,確實不太行。
今日陸兄還無惡意,自己就差點道心崩塌。
日後若是敵人如此,甚至變本加厲,自己豈不是毫無抵抗之力?
一連三日,孔子與老聃論道。
直至論道結束,孔子再三請求,要與老聃同行護送。
但老聃卻堅持拒絕。
孔子無奈,隻能率眾弟子送彆老聃。
陸歌牽著青牛,朝著顏回揮手。
這三天時間,他倆也是混熟了。
看著陸歌跟著老聃離去,顏回心中也是不舍。
若非這次遇到陸兄,自己怕是難以發現自己的道心弱點。
。。。。。。
日月交替,四季輪換。
陸歌感覺自己好像要去西天取經一樣。
嗯,畢竟都是往西邊走。
終於,跨越諸國,曆經戰火。
前方關口,如巨龍橫臥,已經浮現眼前。
函穀關。
關在穀中,深險如函。
從楚國出發,往西而行,而後繞路往下,又往東走,最後往北。
曆經接近一年,終於是到了。
函穀關的位置,距離楚國並不遠。
但如今戰亂四起,想走直線是不可能的。
隻能繞了一大圈。
陸歌細細一算,才發現他們已經差不多就是圍著楚國繞了一圈。
“話說函穀關有誰啊。”
“您為啥非得去那?”
陸歌滿是不解。
以前他不懂時,以為出了函穀關,就是西域呢。
後來才知道,函穀關就是在後世河南地界。
而老聃家在楚國,也就是湖北。
幾乎就是挨著的。
“子丘之道,有弟子記錄,傳於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