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堯姃
楚王一派係,人丁興旺,至明末的子孫不下萬人,光是族人,就足是一個小鎮之多,勢力之大,由此可見一斑。
不過隨著明朝的衰落、府庫的空虛,遠係旁支也時常饑寒交迫,歲供祿米不足糊口。
而朱元璋所立“祖訓”又不允其從事四民之業。
故明末楚王旁支庶宗中人,公開搶劫,暗中偷盜,甚至盜掘自家祖墳的,大有人在。
朝廷也並不因為他們是朱元璋的裔孫而寬容他們,還是下令地方官吏將其中的危險分子捆綁而沉入大江。
崇禎十六年春,張獻忠攻破武昌城,明朝官員棄城而逃,殺儘楚宗室。
將楚王朱華奎囚入鐵籠沉於大江之中,放火燒毀楚王府。
當時巡撫要楚王捐錢抗賊,愛財如命的楚王終於是把人命帶進了棺材,人沒了,錢也沒了,真是諷刺。
明朝曆代楚王均居於楚王府內,曆代楚王的子孫均受封為郡王與將軍之銜。
郡王名目雖有通城、漢陽、大冶、壽昌、崇陽之類,卻都是虛人其名。
那裡並非其封國,他們也都居於武昌城內。
楚府郡王前後共封15位,諸郡王府多建於武昌城,其建築亦甚華麗,如崇陽王府在崇福山,清代稱為“靄園”,是昌城內的遊樂勝地。
又有永安王府,王府中的花園內有一座風格綺麗的禦風亭,是當年永安王朱蘊鐘蓄養的歌姬們之排練場地。
楚王在昌城的活動場所遠非那座8平方裡的楚王府。
可以說早期昌城和近城之設施都是以楚王生活起居為中心。
楚王府前有歌笛湖,是楚王種蘆取膜為笛簧之處,北湖亦因此而名。
榛子園是因楚王種植引自湖南武岡的榛子而建。
黃鶴樓旁所建武當宮,是楚王祭祀神靈祈求降福之地。
洪山背後有一座放鷹台,是楚王出城遊樂時放鷹之處。
山川、社稷壇是供楚王春秋祭祀之備。
南湖老人橋為楚王行獵路過時所架設,武勝門外有供楚王府廚膳專用的養魚池,名“鰉魚濠”。
城東有一座楚王彆墅“桃溪小隱”。
今昌城有名的“廣埠屯”,乃當年楚王府護衛軍屯田自給之處及所建廣埠倉之故地。
而設在昌成的省、府、縣各級衙署,均環繞楚王府而建。
楚王實力貴為四大番王之一,實力雄厚。
子孫後代極多,不過,後麵的七八代開始,就開始將族金收縮。
不派了,你們自己去種田吧,還得交租。
沒有了錢,族人漸漸離心離德。
時間一長,就隻有如今的社會同一個姓差不多。
因為除了你姓朱,其餘的福利與你無關。
你還是要辛辛苦苦去種田地,交田租,受族中的盤剝。
不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楚王府中,侍衛也不少,起碼有五百人以上。
奴仆丫鬟等等加起來,有近二千人。
光是這些人的開支,一天天也是一筆天文數字。
相比賈氏國公府,楚王在人手方麵是他的四五倍以上,王府占地麵積更是大的離譜,你走路一天也走不完。
8平方公裡,一平方公裡等於1500畝地,即是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