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張海桐的尿性,我猜他可能認識這個林老頭。時間最早是二十世紀八十到九十年代,最晚則是千禧年第一個十年。
那個時候他可能在福建一帶活動過一陣子。所以才會碰見熟人,而且這個熟人還沒死。然後這段本來不值得重視的關係保存到現在。
“我這回還真見不得人。”張海桐三兩下搞定一個粽子,看起來像是放棄抵抗了。“那個老頭我認識。”
這家夥什麼時候讓我占過嘴上的便宜?今天忽然認輸,讓我感到挫敗。贏的太輕鬆,完全沒有成就感。
胖子說:“要不你真變個黃花大閨女?就說是胖爺我的小表妹,回北京人家還得叫你姑奶奶呢。”
“什麼姑奶奶?我一百年前當過了。”張海桐有被無語到。他歎了口氣,悶悶的坐在旁邊繼續包粽子。
悶油瓶本來對我們的談話沒有特彆明顯的興趣,專心致誌幫胖子完成粽子大業。聽見這句話,黝黑的眼瞳立刻看向張海桐,兩隻眼睛一邊寫:真的?一邊寫:想聽。
其實沒那麼明顯。但是悶油瓶平時情緒太平淡,導致他有一點變化都會比較明顯。當然,不仔細觀察其實也看不出來。
張海桐和他大眼瞪小眼。兩個人瞪了兩秒,手上活兒也沒落下。
張家人手指長,包粽子手特彆活,速度非常快。我感覺拍個白噪音視頻,加上這個手包粽子的畫麵,可能會火。
胖子看他那樣就樂,沒彆的意思,他就喜歡逗人。尤其是現在看起來悶悶不樂發酸封心鎖愛當鋸嘴葫蘆的張海桐。
“喲,真是姑奶奶?”胖子上下打量他,表示不相信。“彆的就算了。咱都是大老爺們兒,你光膀子的樣兒他娘的都看多少遍了,不能真變性了。”
張海桐大概意識到自己一個激動說錯話了,這回真變成鋸嘴葫蘆,一點也不說。
胖子立刻對我擠眉弄眼。
張海桐對誰都心硬,對悶油瓶卻比較好說話。但悶油瓶想聽的明顯是姑奶奶這件事,張海桐鐵了心不說。
中國人比較喜歡折中。可能姑奶奶事件開了張海桐的天窗,講講林老頭的事顯然更劃算。
他說:“事情有點複雜。我原來隻是去那邊出任務,結果差點翻車。”
張海桐的本音介於少年和青年之間,是一種很神奇的聲線,非常符合他的外貌。這種聲音不僅不影響敘事的真實性,還有一種奇妙的令人安心的能力。
接下來為了方便敘述,我會用張海桐的視角來轉述這個故事。
與現在對比,再將時間往回撥十年。那個時候的福建尚且武德充沛,更不要說上個世紀。
福建這邊的宗族文化很重,村與村之間都可能存在著一些文化差彆。有差彆就有糾紛,有糾紛就會發展成仇。這也創造了不少稀奇古怪的傳聞和故事。
張海桐早年在廈門頻繁活動,也是因為此地鬼神之說盛行。南部檔案館初建之時,他沒少跑外勤。有些說法是謠傳,依據也無從考證,沒什麼值得發掘的。
但有的傳說可能埋藏著巨大的秘密。這些就是各個檔案館需要針對調查的事件。
那個時候張海桐還是會負責一部分南部檔案館的事務。不僅當時,現在的張海桐也還負責南部檔案館。
張海琪已經轉接國際業務了。
根據最近一段時間的研究來看,張家的長老們大多身兼數職。他們做事是多線並行,儘量能夠在同等時間內做最多的事,絕不可能讓自己閒下來。
畢竟一個看重血脈的家族,人手再多也就那樣。做事確實需要提高效率。
當時的南部檔案館的特務收集上來的情報裡夾雜著一個平平無奇的故事。
說是福建的一個村子。這個村子大多村民都姓林,又靠近河灣。所以當地人都叫這個村子林家灣。
林家灣裡有一戶人家,出了個老板叫林成富。他早年生活不如意,家裡窮的叮當響。俗話說族望留原籍,家貧走四方。
林成富窮的褲子都沒得穿,實在沒辦法。等長到十五六歲,就出門打工。
那個年代隻要膽子大,人機靈些,還是很容易發財的。林成富出去做木工,從學徒到師傅。等他快三十歲時,終於倒騰出來一個木材廠,專門給各種家具廠提供原材料。這讓他小賺了一筆。
窮小子鳥槍換炮,從破布爛衣到穿金戴銀。這放在外麵都是非常體麵且勵誌的經曆。富貴不還鄉猶如錦衣夜行。
林成富當然也想著回林家灣。一是提拔提拔家裡的兄弟姐妹,好歹同吃一鍋飯,是血肉相連的親人,幫襯一些才對得起骨肉親情。二是要揚眉吐氣,叫曾經看不起他家的人後悔,出口惡氣。
都是很樸素的想法,說不上不好。
回家之前,林成富先在鎮上的銀行取了幾萬塊現金。而後開車回家,叫自己父親把村子裡的青壯年喊來,說有事相商。
等人來了,他現場散錢。說這是辛苦費,日後家裡起地皮蓋房子,還要兄弟們多多幫襯。
吃人嘴軟,拿人手短。好處捏在手裡,這些人自然沒有不願意的。
很快林家原本的舊房子就拆了,村裡的年輕人忙的熱火朝天。又是進山選木料又是齊心協力挖地基。不出半年,一棟二層小洋樓修起來,在村子裡鶴立雞群。
新房子建成三天後,林家灣下了大雨。大雨幾日不停,河灣漲水,山體也有滑坡的趨勢。
林家灣能在這裡存在多年,對村莊位置的選擇很有講究。加上村乾部警惕,村子裡倒沒有出現傷亡。
雨停沒多久,又是豔陽天。
晴了一周左右,林家灣竟然出現地龍翻身的狀況。不過震感不強,村子裡沒人當回事。直到某天晚上,有村民忽然喊地震了!
緊接著整個村子開始晃蕩,大家慌不擇路往外跑。
等地震結束,村民們才發現少了人。過去一點,正好少了林成富一家。他家裡加上他三個子女,包括其父母,都沒在村民隊伍裡。
村乾部心一涼,跑到林成富新家一看,才發現整棟彆墅都塌了。村乾部趕緊打電話找消防找挖掘機。
然而奇怪的是,他們幾乎把整座廢墟翻遍,也沒看見幸存者或者屍體。
林成富一家都不見了。
喜歡盜筆:從大清開始的盜墓生涯請大家收藏:()盜筆:從大清開始的盜墓生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