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宇自己就是一個音遊的愛好者。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多才多藝,能歌善舞。即便有的人真的會這些才藝,但越來越多的人有嚴重的社交恐懼症,更不想在人前進行表演。
這會讓他們回憶起,小時候被父母支配。
在親朋好友麵前,表演才藝的慘痛回憶。
而音遊的出現,很好的滿足了那些既不會唱歌又不會樂器的人,對於音樂的追求和參與感。
但在一些從不玩音遊人的眼裡,玩音遊的世界不過是不停的單曲循環,一首普通人不能理解的純音樂。
這些癡迷音樂遊戲的人。
甚至被他們惡意的稱為“音遊狗”。
最常見的吐槽莫過於:
“那這些人打音遊不就是比個反應嗎?競技也競技不出來個東西,玩這些卵用沒有的遊戲的人都是傻嗎?”
但李浩宇對這種說法嗤之以鼻。
他在自己人生最低穀的時候,就靠著玩音遊來排解苦悶。
當他戴上耳機,音樂響起來的時候,享受著指尖與音符碰撞的感覺,不需要太多時間,也不需要調整心情。
那個瞬間,全世界都與你無關。
他也在那個瞬間擁有了全世界。
當然也有另一個原因,音遊是為數不多有硬性指標的遊戲,每一首歌曲的分數幾乎直接和玩家實力掛鉤。
換句話說,音遊本身就是競技的一種,誰分高誰就厲害,最直白簡潔而又有挑戰性的競技,也是音遊最大的樂趣之一。
就像網文界有一個亙古不變的道理:
題材冷門怎麼辦?
文好可破。
前期慢熱沒有爽點怎麼辦?
文好可破。
設定宏大伏筆太多人怎麼辦?
還是文好可破。
音遊也是一個道理。
就是講究一個熟能生巧勤能補拙。
音遊不像市麵上見到的一些傳統手遊,需要氪金或者足夠歐才能玩得好,其實也不需要太高的天賦,主要靠的是不斷的練習。
隻要你打得足夠久,就會感受到攻克一首又一首曲子,感覺到自己進步的那種愉悅。
不過好的音遊也有很多不同類型。
比如《節奏大師》不僅有常規的玩法,還增加滑動屏幕等創新的操作方式。
《少女樂團派對!》這種二次元風格的音樂節奏類手遊。
玩家可以隨意選擇各種類型的二次元少女,演奏各種豐富的樂器類型,以及挑戰各種優美動聽的音樂。
還有《節奏大爆炸》這種劇情向的。
玩家變身經紀人可以簽約喜歡的藝人進行培養,從而讓藝人出道,並且通過各種社交係統和粉絲交流溝通,充滿著養成的快感。
不過最終李浩宇還是選擇了:
一款前世的爆款音遊——《彆踩白塊兒》。
原因很簡單…….這款遊戲開發起來輕鬆。
《2048》就足夠簡單了吧?簡單的基礎教學之後,就直接就開始遊戲了。
《彆踩白塊兒》比它還要簡單。
《彆踩白塊兒》的畫麵更加極簡了,隻采用了黑白兩色,連所謂的新手引導和玩法介紹等文字都一概省略了。
《彆踩白塊兒》最初版本,隻用了2個人花了1天半時間就做好了。
這是個什麼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