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宇看完《部落衝突》營收報告。
他還順手看了看其他遊戲的營收狀況。
這次受益於《部落衝突》的大火爆,蝸牛遊戲的其他幾款休息小遊戲也迎來一波營收回暖。
再加上休閒遊戲玩家,對遊戲的要求也不是很高,所以《彆踩白塊兒》和《2048》還是在各大遊戲應用評分榜單上。
這麼綜合算下來。
蝸牛公司的盈利可以說很可觀。
現在的情況可以說一片大好,即便要開發《黑神話:悟空》這個級彆的遊戲。現金的壓力也不是很大,至少前期開發已經足夠。
公司賬麵上的消息已經都看完了,李浩宇瞬間切換電腦屏幕登錄了“蝸居”。
“蝸居”其實是蝸牛遊戲的內部論壇。
李浩宇開始默默瀏覽起來。
蝸牛遊戲的內部論壇不走尋常路,不實名認證員工的身份,反而在李浩宇的要求下采用了匿名製。
隻需要完成最初的認證就可以匿名發言,當然也可以選擇公開自己的身份,所以蝸牛的論壇熱度在公司內部一直居高不下。
畢竟如果想要建立一個論壇其實很簡單。
特彆是對於一家遊戲公司來說,可以說不值一提。
但論壇數不勝數,但是火起來的就那麼幾個。
這都是因為決定一個論壇貼吧是否火熱,還是要看同一個圈子裡的互相交流。還有就是論壇獨有的優勢,那就是去中心的開放性。
論壇也是一個開放互動的地方,每個人可以表達看法,也可以看到其他人的看法。這點和博客、微博都不同。
李浩宇還把蝸牛的評論采用了排名製,你發的內容點讚越多就會自動置頂,然後被其他置頂的內容逐漸頂下來。
如此機製循環下去,被更多人喜歡的內容,在前幾頁置頂的時間更久,但是回複少的內容,也一樣有展現機會。
每個季度發布大家最喜歡的前20名,還可以獲得蝸牛遊戲提供的獎金激勵和豐厚的實物禮品。
於是大家的競爭也越發激烈了。
這相當於自由市場,讓市場根據員工們的口味自由調節,乏味的內容自動淘汰,因此高質量的內容總有機會脫穎而出。
因此,“蝸居”這個公司論壇。
在蝸牛遊戲的員工中相當的有人氣。
大家閒來無事,都會上論壇看看有什麼有趣的內容和公司的八卦。時間一久,論壇的熱度越來越高了,就連李浩宇自己也喜歡在裡麵潛水。
不得不說,蝸牛遊戲的員工裡藏龍臥虎。
有些內容連李浩宇也覺得很有意思。甚至與之前很多公司策略,也是他看了論壇裡的內容進行修正改進的。
雖然他經常摸魚偷懶。
但是員工們的感受可是不能忽略的,不然自己的成就點從哪裡來。
這次李浩宇瀏覽了一遍,發現最近沒什麼有意思的內容。很多人都在瘋狂加班內卷,這在李浩宇看來可不是一個好苗頭。
要知道內卷之所以那麼可怕。
就是隻要有一個人開始內卷,就會產生一群人難以擺脫的漩渦。這和良性競爭不是一回事,很多內卷都是無意間的消耗。
比如,有一棵蘋果樹,人人都可以摘。
但是,彆人摘了我就沒有了,所以我得提前一天去摘。你知道我的心思,就搶先我一天去摘。其他人也知道你的心思,又搶先你一天去摘。
結果,我摘得可能是紅蘋果,你摘得可能是青蘋果。彆人摘得可能是小青果。
最後的結果是誰也沒有蘋果。
這棵蘋果樹的價值也沒有了。
損人不利己,還增加了投入成本,獲得的收益卻變小了,甚至沒有了。在李浩宇看來這就是沒有意義的內卷。
李浩宇覺得,自己也應該給員工們矯正一下思想了。
再說了時間也快到了年底,一方麵也該熬個心靈雞湯給大家補補,給團隊成員打打氣,一方麵公開信也是很好的宣傳途徑。
不然他們內卷無所謂,自己已經給了他們這麼優握的福利條件。錢已經花了事卻沒辦好,最後模擬點數也飛了。
這是李浩宇無法接受的。
李浩宇雖然經常強調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但是手底下的人都當做了耳旁風,尤其是馬東嘴上答應的很好,走的卻比誰都晚。
李浩宇決定不能再讓這種歪風邪氣。
流傳下去影響整個公司。
那就先來一封內部信,來警醒一下他們吧。
李浩宇打開了word,很快就文思泉湧。
他看著一旁的辦公室,也忍不住感慨萬千。
時間確實過得很快,不知不覺他來這個世界已經一年多的時間了。之前的李浩宇就憑著一個卡死人不償命的電腦,就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從《2048》的嶄露頭角,也讓李浩宇從小小的出租屋搬到了智創城,甚至還租了一層樓,到如今已經快包下了半棟樓,李浩宇自己也感慨萬千。
這確實是蝸牛遊戲飛速發展的一年。
李浩宇經過一番思考。
寫下了內部信的標題《公司不是你的家》。
蝸牛遊戲的全體同仁:
蝸牛遊戲從創辦之初隻有兩三個的草台班子,到如今小有成就其實也不過一年多的時間而已。蝸牛遊戲也因為大家共同努力,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但是成績的繁榮,不能掩蓋背後存在的問題。
即便我們公司已經如此成功,但我依然能夠感受到,實際上大家都很焦慮,這也引發了我對遊戲行業以及未來的一些思考,也憋了一點心裡話想和大家分享。
很多人在公司一直乾到退休,你覺得這可能嗎?
也許會上一輩子班,但一般不會在一家公司上一輩子,即便個人能一輩子不換工作,公司也不一定能堅持。
我也不打算和大家說虛的,還是先跟大家聊聊遊戲行業吧,這個跟我們的生活關係最大,就是關係你們每個人的錢包。
遊戲行業巨大的不確定性,有焦慮又有機會。
沒有人可以違背時代的浪潮,我不行蝸牛遊戲也不行。
而我們的對手已經發現了我們,一些遊戲大廠也才用了更加激進的投資策略,用廣撒網的方式網住每一個可能的新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