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小夥?”
李浩宇突然幻想張弛穿著牛仔褲,搖花手跳社會搖的樣子。
他忍不住笑了。
兩人見李浩宇突然發笑都有點懵逼。
一旁的林妙妙見狀,她也偷偷扯了扯李浩宇的衣角提醒他。李浩宇這才知道這個世界還沒有精神小夥這個梗,這還是一個褒義詞。
他急忙擺擺手解釋道,“沒什麼隻是我突然想到一個好笑的事情,不關你們的事。”
兩人隨即送了一口氣異口同聲的說,“李老師沒事,我還以為是我們的表演有什麼問題呢?”
我去,李浩宇一下子雞皮疙瘩就起來了。
要知道兩個人都是一米八的大高個,張弛還好白白淨淨的看起來很年輕和李浩宇就是同齡人。
蔣龍雖然年紀也不是很大長相卻有點少年老成,不知道是不是由於排練時間緊張的緣故,胡子也長的老長頗有一種中年大叔的感覺。
也幸虧李浩宇經曆的很多,不然被這兩個人滿臉笑意的盯著叫,“老師好…….非得下意識捂住後麵才行。”
好在李浩宇的承受能力早就今非昔比了,以前雖然沒被叫過老師,但什麼李總監,李導演也被叫了不少了。
但李浩宇還是很謙卑的,隻要有人問好他也一定會回禮。
這是李浩宇做人的態度。
總結一句話:謙卑,低調。
李浩宇急忙擺手解釋道,“我這麼老了這不是未老先衰了嗎?李老師算了,不行叫我一身李哥…….哈哈哈哈。”
李浩宇態度這麼平易近人。
現場的氣氛一下子變得舒緩不少。
他也沒有著急和蔣龍張弛點評他們的表現,反而繼續喝他們閒聊起來。
這時候原本靦腆的張馳也漸漸打開了話匣:
“李哥你是不知道,蔣龍這個人有多不靠譜。剛開始我們一塊排練還不怎麼熟的時候,彆的人都和自己的組員站一起。”
“就他一個人到處串門亂跑,弄得我賊沒安全感,後來發現蔣龍自來熟太快了,蔣龍是真的把我當做自己的十年好友。”
“他就是那麼神經大條的人。”
一旁的蔣龍則一臉錯愕的表情,“你咋這麼多小心思,受到冷漠你就直說啊!我會多多憐惜你的。”
蔣龍也不甘示弱的吐槽起來,“他還好意思說我,我對張弛的第一印象有點凶,那會兒他剛演完話劇,寸頭,個挺高,有點嚇人。
我近視眼,在底下看戲的時候眼睛是眯著的賊嚇人!”
“但彆看他舞台上這麼猛,生活上卻是一個慫瓜。他整天縮在角落也不怎麼愛說話,但在演戲的時候,能看到他眼睛在發光。”
“他很感性有時候看彆讓彩排的時候還會哭出來,但我問他為什麼?”
“他卻什麼也不肯說。後來我乾脆也懶得問了,無聲勝有聲,是兄弟排就完了。”李浩宇看到兩個人當著他的麵開始“打情罵俏”。
他心頭一動蔣龍和張弛的搭檔組合,就算在強者如雲組的組合裡都是很少見的一類。
因為兩個人不僅在喜劇上都有一定能力,表演風格比較接近,形體表現能力都非常強,
這意味著誰都可以做主角,也使得兩人的搭配有著更多的可能。
李浩宇剛才也看了他們兩個人的彩排片段。
他覺得這兩個人的表演風格都比較自然化,沒用歇斯底裡的叫喊,也過分的表情扭曲。即便是需要情感爆發的戲,兩人的表現依然在合理範圍內,這是很難得的能力。
這樣的好處是觀眾看他們的作品,會感覺到誇張,但不會有誇大的感覺,也更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
這很適合李浩宇提前寫好的一個喜劇作品。畢竟有時候不光是演員需要一個好劇本,劇本同樣也要在好演員的演繹下才能發光發熱。
李浩宇眉頭一皺,看來還得深入了解一下。
這時候李浩宇突然發現一個細節,張弛說話的時候雖然很謙卑,但是身體卻是一直挺立的,脖子也是不自主的挺立。
怎麼說呢,這種感覺就像是……....高傲的女子嗎?張弛也終於看到了李浩宇奇怪的目光。
他有些緊張的說道,“李哥怎麼樣,是我剛才的表現有什麼不對的嗎?”
李浩宇擺擺手,“沒有你可彆誤會,剛才你和蔣龍的排練我全程看了非常優秀。不知道的人肯定會以為你們是合作多年的搭檔。”
聽到李浩宇的話:
不光是張弛連一旁的蔣龍也忍不住送了一口氣。
這也不能怪兩人過度緊張。不要說李浩宇不僅名頭上是總製片人。李浩宇也是整個《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節目最有權利的人。
就算是蘇強這個選角導演,也已經是不知道多少演員想要討好的對象了。實在是李浩宇的身份太高了。
李浩宇的一句話,就可以決定兩人的命運。
兩個人現在的情況又說不上好,必須要把握住這個改變命運的機會。
要知道張馳在接到蘇強的邀請電話的時候,他直接掛掉了。因為他還以為蘇強是個騙子,這種天上掉餡餅的事情怎麼可能輪到自己身上。
至於蔣龍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甚至比張馳還要慘點。
蔣龍那時候想過放棄當演員,那時候他因不上戲,又不想管家裡要錢。更要命的是他馬上要交房租了,身上就剩1000多塊錢。
要不是老天爺幫了蔣龍一把,朋友介紹了一個活演了幾場話劇,剛剛湊夠交房租的錢。蔣龍要是沒繃住可能就不會出現在這了。
所以兩人有這個表現都很正常。
李浩宇這時候也整理了一下思緒,終於想到了怎麼表達,“就是張弛的這個儀態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
張馳聽完眉頭一皺,隨即像是想明白了什麼。“李哥我懂了,估計是我練京劇的原因,可能不由自主帶出來一點。”
李浩宇恍然大悟的說道,“對對對……我說的就是這個。原來是京劇,我就說這種感覺怎麼這麼不一樣。”
“我現在有一個不情之請,希望你可以答應。”
……..……